民国才女萧红:被父母打骂,被男人辜负,终遇良人后反被嘲讽

作者:桑陌
1938年,怀着前夫孩子的萧红,再一次走进了婚姻 。新郎端木蕻良不顾母亲的反对,决意非萧红不娶,并对萧红承诺:

我一定要给你一个正式的婚礼!之前你一再被男人辜负,就是因为缺少一个婚礼仪式 。”

萧红终遇良人,可惜,体弱多病的萧红还是没能扛住战时恶劣的生存条件,年仅31岁就告别了这个世界 。
萧红说,她这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是因为她是一个女人 。
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

那么,这位被称为“文学洛神”的女子,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和不幸,才让她发出这样的哀怨和悲鸣呢?

民国才女萧红:被父母打骂,被男人辜负,终遇良人后反被嘲讽

文章插图
电影《黄金时代》萧红剧照(汤唯 饰)01祖父呵护下的童年温暖
1911年,萧红(原名张迺莹)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乡绅之家 。
她的父母和祖母重男轻女,对她的出生感到很失望 。父亲残暴又冷酷,
偶尔打碎一只杯子,他就要骂到人发抖的程度 。”

母亲也从来没对她说过一句好话 。生母死后,继母更是对她非打即骂 。

民国才女萧红:被父母打骂,被男人辜负,终遇良人后反被嘲讽

文章插图
幼年萧红幸运的是,她有慈爱的祖父 。祖父常常领着萧红去家里的后花园 。萧红在大大的后花园里追蜻蜓,捕蝴蝶,捉蚂蚱,采倭瓜花,玩腻了再去找祖父闹一会儿 。后花园成了祖孙俩的乐园 。
爷孙俩每人戴一顶草帽 。萧红故意摘了鲜艳的玫瑰花插满祖父的草帽,祖父以为是春天的雨水好,所以玫瑰花开得特别香,这么远都能闻到 。直到祖父进了屋,见到祖母对着他大笑不止,才知道这帽子被萧红恶作剧了 。
萧红的父亲常年在外工作,一年也见不到几次 。祖母和继母都认为女孩子不需要读什么书,在家孝敬父母,过门孝敬公婆,把家务打理好就可以了 。
但祖父会教萧红念诗 。年幼的萧红不理解诗的意思,只是觉得念起来很好玩 。后来,祖父就开始给她讲诗 。她从这些诗歌中受到了启发,逐渐对中国古典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萧红后来成为文学名家,祖父的诗词启蒙功不可没 。

民国才女萧红:被父母打骂,被男人辜负,终遇良人后反被嘲讽

文章插图
《呼兰河传》插图萧红回忆童年跟祖父在一起的时光,祖父永远是笑盈盈的 。她自己也经常放肆地笑着,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多的高兴 。她觉得在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父亲的冷淡,继母的恶言恶语,还有被祖母用针刺过的手指 。这些都算不得什么了 。
祖父的爱使萧红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萧红长大后,也保持了一份儿童的天真烂漫,这份天真是她内心深处潜藏的诗性源头 。在《呼兰河传》这本小说里,有很多场景都呈现了她童真的一面 。
祖父的溺爱是她一生的盔甲 。萧红长大后际遇坎坷,屡屡被逼到绝境,但她从未屈服过 。童年受到的宠爱给了她与命运抗争的底气 。她的人生虽然短暂,却充满了生命的张力 。

民国才女萧红:被父母打骂,被男人辜负,终遇良人后反被嘲讽

文章插图
萧红与祖父雕塑02父权文化下的青春叛逆
1926年,15岁的萧红小学毕业 。她学习成绩好,升学考试没有问题 。家里的经济状况供她读书也不难 。然而,萧红的父亲张廷举却坚决不许她升学 。
当时,张廷举是呼兰教育界的头面人物 。他提倡新式教育,鼓励女孩子走入学堂,却不允许自己的女儿萧红获得同样的权利 。
此时的萧红已经接受新式教育,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她不想再重复旧式女子受摆布的命运,渴望通过读书自立 。
与家里对峙半年后,萧红病倒了 。祖父劝张廷举松口,亲戚朋友也来劝说,都没用 。萧红明白,如果她想读书,只能自己想办法 。

民国才女萧红:被父母打骂,被男人辜负,终遇良人后反被嘲讽

文章插图
电影《黄金时代》萧红剧照(汤唯 饰) 她跟家里说如果不让她升学,她就去当修女 。祖父气得大骂张廷举,如果萧红去当修女了,他就死给张廷举两口子看 。这话传出去,他们家也成了呼兰县的舆论中心 。但是萧红终于获得了升学的机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