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火热的在线教育,不是蓝海,而是炼狱!( 二 )


小机构如此,大机构也不能幸免 。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在其个人公众号上就曾表示,如果全部停课退费,新东方也将面临关停风险,七八万老师员工的生计将成为问题 。
除了等待,转型线上似乎成了唯一出路 。然而转型线上,就真的如讲述的那般美好吗?为什么线上教育如火如荼的时候,很多机构却悄然关闭?
6月22日,5岁的米粒和往常一样打开IPAD,准备和Sara老师及同学们来一场英语的约会,但这次她等到的是关于迪士尼英语中心关闭的一封公开信 。
她和妈妈都没有想到,陪伴她两年多的迪士尼英语会以这样的方式say goodbye 。“那我还能见到Sara老师吗?她什么时候还能带我们去看艾莎啊?”还不能完全理解“关闭”是什么意思的米粒问妈妈 。

分析|火热的在线教育,不是蓝海,而是炼狱!

文章插图
【分析|火热的在线教育,不是蓝海,而是炼狱!】事实上,迪士尼英语2月份就已经开始了线上教育的转型,但事实证明,这一次线上教育并没有成为“救世主” 。
虽然在疫情期间,在线教育获得了更广泛的推广和普及,促进了用户使用习惯的培养,在百度发布的搜索大数据中热度一度飙升1891%,但是当在线教育真的走进千家万户的时候,存在的问题更加尖锐的暴露出来,不管是线上教育的从业者,还是家长们都有道不完的“委屈” 。
“原本设计的课堂互动难以实现,要把2小时的授课时间缩短到25分钟,我们要重新备课 。”瑞思英语的老师IRIS坦言,“以往2个小时课程的准备时间,需要3个小时完成的课前准备,线上25分钟的授课的整个‘磨课’的时间需要到1天左右 。”
授课老师在抱怨的同时,家长们也不买账 。家住北京市通州区的方女士,在女儿体验了2次励步英语的线上授课后,提出了退费的要求 。“这种形式的线上课不适合小孩子,会影响视力,学校效果也不好,我们也没有时间和精力看住电脑前的小孩,没学到东西不说,就该配眼镜了 。”
除了上课体验,还有让方女士担心的事:“现在跑路的机构这么多,谁知道哪天就不见了,线下机构,运气好还能去办公地址找一找,线上钱交了,人也找不到,岂不是哭都找不到地方 。”
同方女士一样“意见很大”的家长不在少数 。“每次网课都要反复进退好几次,动不动就变成了马赛克,而且老师没有授课的经验,只能实行‘灌鸭式教学’,老师只管授课,学习管理和监督完全依靠家长,再这样下去,心脏受不了 。”朝阳的吕女士对线上教育的体验尤为不满 。
除了用户体验以及担心机构跑路,更让家长心烦的是,教学内容的同质化 。市场调研数据显示,近八成家长们表示选择课程时最看重教学质量,选择师资的用户也高达59.3%,毋庸置疑,内容是在线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当前线上教育师资匮乏且流动性高,优质教师和内容无法留存形成口碑积累,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
尽管每个机构在宣传推广的时候都会重点强调自己与其他机构的不同和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大多数平台在产品和功能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同质化 。在实际的操作中,迫于生存与盈利的压力,不少在线教育机构将更多的精力用在营销上 。这种被业内认为脱离教育本质的操作,直接导致线上教育优质内容的缺失和产品的高度同质化 。
另外,在技术层面,大多数机构方面大多数机构的操作都是利用第三方的平台,将线下授课的老师硬搬上线,只能侧重传输“知识与技能”、其次是讲解“过程与方法”,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难以实现,也并未受到重视,这一点在幼儿及中小学生的教育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
除上述因素外,线上教育的主体和授课者资质鱼龙混杂,既有领域内的大家,也有昙花一现的“网红”,令消费者甄别相对困难,而线上教育薄弱的售后服务,也着实让消费者担忧 。
下一程,如何走?
早在7年前,市场就已经迎来一次在线教育的风口,2013年,被称为在线教育元年!
当时,全国平均每天新成立的教育公司有2.3家,且多为在线教育平台 。2014年,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开始布局在线教育业务,百度高价收购了传课网;腾讯推出了腾讯课堂;网易推出了有道精品课 。
2015年,更多资本方进场,为在线教育领域施加了更为肥沃的土壤 。艾瑞咨询《2017年度在线平台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在线教育整体市场融资次数达519次,且单次投资额较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