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家有半本通,碓磨不敢舂”,什么是半本通,有道理吗?

过去农村有一些经常使用的俗语,由于时代的变革,人们思想的进步,有的俗语已经被时代淘汰了 。因此,现在的年轻人对一些旧时的俗语未必能够理解 。“家有半本通,碓磨不敢舂”就是这样一句俗语 。

为什么说“家有半本通,碓磨不敢舂”,什么是半本通,有道理吗?

文章插图
旧时,能够创造出这句俗语的人,也算得上思想非常超前的了,与现代破除迷信,相信科学的思维是一致的 。这句俗语,体现了过去农村人们,对那些过于迷信的人的一种嘲讽,直到现在都还有积极意义 。
那么如何理解这句俗语呢?俗语中让现在人比较难理解的是“半本通”和“碓磨” 。时代不同了,两个名词现在出现的频率不高了 。特别是“碓磨”这种过去农村日常生活中的器具,现在已经被机械化所取代,在一些农村虽然还存在一部分,大多已废弃,或作为古董,给前来乡村旅游的游客展示 。而“半本通”这个词,一般只能从一些农村老人的嘴里听到,如果不根据当时的语境来理解,也可能让人一头雾水 。下面将对这两个词作详细的解释 。
1、什么是“半本通”呢?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句俗语,这里得引用一下赵树理的名篇《小二黑结婚》中的一段话,这篇创作于1943年小说,可让我们感受一下旧时社会的真生活 。现将这段话摘抄如下:
二诸葛忌讳“不宜栽种”,三仙姑忌讳“米烂了” 。这里边有两个小故事:有一年春天大旱,直到阴历五月初三才下了四指雨 。初四那天大家都抢着种地,二诸葛看了看历书,又掐指算了一下说:“今日不宜栽种 。”初五日是端午,他历年就不在端午这天做什么,又不曾种;初六倒是黄道吉日,可惜地干了,虽然勉强把他的四亩谷子种上了,却没有出够一半 。后来直到十五才又下雨,别人家都在地里锄苗,二诸葛却领着两个孩子在地里补空子 。邻家有个后生,吃饭时候在街上碰上二诸葛便问道:“老汉!今天宜种不宜?”二诸葛翻了他一眼,扭转头返回去了,大家就嘻嘻哈哈传为笑谈 。

为什么说“家有半本通,碓磨不敢舂”,什么是半本通,有道理吗?

文章插图
此文接下来还有一个小故事,讲的是三仙姑“米烂了”的笑谈 。这里限于篇幅,就不再引用了,有兴趣的朋友可去读一读原著,小说篇幅不长,在网上可以搜到 。
这里讲的二诸葛是一个“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此语出自《小二黑结婚》)的人,因此,不管什么事情,都要“看历书”和“掐指”算一算,来选取所谓的“吉日” 。
二诸葛所看“历书”,从古至今,农村习惯叫通书 。“通书”最早是《黄历》的别称(即黄历、皇历、通书同为一书) 。到了后来,民间各种农家历书都自称为通书 。比如,现在在农村还颇有名气,流传范围广,至今依然为农村广泛使用的,并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湖南隆回的《望星楼正宗通书》、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广东兴宁的 《罗家通书》,等等 。
通书不仅包括了天文气象、时令季节等,以及日期表,也包含了每天的吉凶宜忌、生肖运程等,可以用来选取日子 。比如《西游记》第二三回中写道:
“也不必看通书,今朝是个天恩上吉日,你来拜了师父,进去做女婿罢 。”

这也说明,在明朝(《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为明朝人)的时候,民间通书既是历书,也是选取吉日的工具书 。

为什么说“家有半本通,碓磨不敢舂”,什么是半本通,有道理吗?

文章插图
古代通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与黄历一脉相承,都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对农业生产中的开耕、抛粮下种等时令季节中的生产活动,具有指导作用,并对预测来年何时缺水天旱,何时暴雨成灾等,进行了具体的预测 。因此,从农业生产方面来说,对古代农业生产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当然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也就是因为如此,这些通书又被农村人称为“农家书” 。现在发行的《农家历》也继承了这一传统 。
古代通书为了满足当时社会的实际需要,与黄历一样,以二十八星宿运行吉凶、五运六气谱、日行黄道月行九道图、河图洛书等,来占卜每日的吉凶祸福和人生命运 。并通过推算,标明了出行忌宜日子、祭祀忌宜日子、丧葬程序每个环节的忌宜日子、婚姻程序中六礼忌宜日子、房屋修造每个程序的忌宜日子、生产忌宜日子等,分为凶吉,也就是每日行事忌宜,并添加在日历表格之中,便于查找 。这样,本来诸多不相干的领域,由古人巧妙组合,历书也就成为了一种一书多用的书籍,也就是“通用”,历书称为通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