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百万粉丝转化为亿元保费 保险业直播带货真有那么美?

当直播热潮遇上新冠肺炎疫情 , 又会催化出什么样的结果?近期 , 各行各业似乎都在开启直播带货营销模式 , 金融行业的公募基金、保险公司直播“带货”的风潮也逐渐兴起 。在5月27日中国平安的司庆日上 , 平安集团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陆敏直播1小时 , 预估带来的客户在未来3个月可转化保费达1.6亿元 。
保险业直播带货真有看起来那么美吗?《证券日报》采访人员在采访中了解到 , 尽管“直播”已成当前热词 , 但保险业的直播带货恐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 。
多家保险公司尝试直播带货
今年年初以来 ,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 , 保险业服务加速线上化 , 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以及个人开始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助力保险销售 。
5月27日是中国平安的司庆日 , 平安集团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陆敏走进平安金管家App平台直播间 , 与保险营销员联手直播1小时 , 累计观看人数达102.9万 , 观看人次达201.1万 , 预估通过直播带来的客户可在未来3个月转化保费达1.6亿元 。
5月18日 , 华夏保险总精算师李建伟也曾首次走进发布会直播间 , 参与直播带货 , 在线观看人数超过91万 , 预估销售保费有望超过4亿元 。
在此之前 , 保险业的直播还曾举办过很多场 , 有的直播聚焦保险营销员增员 , 有的聚焦企业招聘 , 有的甚至跳出保险业本身、站在大金融角度进行知识普及型直播 。在抖音平台上 , 《证券日报》采访人员发现 , 与保险业相关的视频有7.8万个 , 共计获得22.5亿次播放 。采访人员搜索后发现 , 播放排名靠前的保险业视频主题多为“老人保险怎么买”“给孩子买保险 , 千万要记住”“保险避坑”“史上最坑保险” , 内容主要集中在如何给特殊群体买保险、如何正确选购保险等方面 。采访人员还发现 , 已有多家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在抖音上开设官方账号 , 其中 , 众安保险的抖音号粉丝量已超过120万;多保鱼保险经纪公司的官方抖音号粉丝已超过384万 。
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保险可满足社会生活生产中的风险保障需要 , 产品服务种类多 , 也有“温度感” , 但民众的普及度目前还不够 。直播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种方式 , 有助于宣传和展示保险产品服务 , 刺激潜在需求 , 应当鼓励 。但保险是较为复杂的金融产品 , 在直播带货过程中应当予以规范 。
《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获悉 , 保险直播产生的销售数据并非即时成交数据 , 而是结合收看直播的人数等因素进行预估的数值 。“仅靠直播难以完成保险销售 , 最终还是需要线上和线下相结合 。”深圳市靠谱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CEO吴军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友邦保险在今年一季报中也指出 , 公司通过线上招聘及培训 , 新入职代理人实现两位数增长 , 但友邦香港的新业务价值却大幅下降 。虽然在技术上保险销售可以远距离完成 , 但在新业务销售过程中 , “至少进行一次面谈仍是重要的 。”友邦保险介绍 , 线上远距离销售的保险产品 , 平均保费较低 , 且种类有限 。
理性看待保险直播带货现象
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和宣传方式 , 直播既受到消费者的喜欢 , 也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 。但对于保险直播的效果 , 业内人士在分析时强调 , 要从多角度看待保险直播带货现象 , 首先必须合法合规 。
王向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 直播是线上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展示方式的延伸 , 直播带货的方式并没有超出“互联网保险业务”的范围 , 必须符合相关监管要求 。另外还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质要求 , 主播个人应当具有相应保险产品的销售资格 。如果是保险机构组织的 , 保险机构应当满足注册资本、专职人员、集中业务平台、处理流程等方面的要求 。二是满足保险消费者对数据和隐私保护的要求 。三是保险公司所提供的售后服务不能低于其他销售渠道 。四是不得进行不实陈述或误导性描述 , 不得片面或夸大对保险产品的宣传 , 不得违规承诺收益或承担损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