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的节日风俗有哪些 白族的节日风俗( 二 )


白族菜肴很多 。生皮是白族人过节必备的菜肴之一 , 是拌有各种麻辣调料的凉拌肉菜 。驴汤锅是用驴肉做的 。蒸猪头也是白族传统名菜之一 。是用猪头在柳条架上蒸的 。面饼是白族人在中秋节做的一种特殊的饼 。它是用发酵的面团和调料蒸的 。
白族节日
白族有许多传统节日 。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人民每年最大的节日 。它最初被命名为“三月街人民节” 。此外 , 还有火把节(也叫七夕)、蝴蝶会等其他民族节日 。
伊势白族
白族男女崇尚白色 , 视白色为高贵 。大部分地区的妇女穿白色双排扣衣服 , 深黑色的破领上衣 , 或几种皮料和缎子的破领上衣 , 俗称“三滴水” , 腰间系腰带或绣腹 , 下穿蓝色或深黑色的裤子 。在云南省洱源县西山区 , 每个成年白族妇女都背着一个精致的绣花荷包 , 荷包底绣着“双鸟攀枝”、“鸳鸯戏水”等字样 。绣荷包是爱情的寓意 , 是白族妇女智慧的结晶 。
女人的衣服因地而异 。一般情况下 , 穿白色夹克 , 红色马甲 , 或浅蓝色夹克 , 黑色丝绒领外套 , 绣花短腰 , 蓝色裤子 , 绣“百结鞋” 。一个未婚男子头上扎着单辫子 , 白色围巾上系着一条鲜红的绳子 。搭配白色 , 井水不干扰河水 。绣有短腰 , 更显优雅 。所有结了婚的女人都会变成发髻 。洱海东岸的妇女用“凤凰拍板”式梳头 , 用丝网覆盖 , 或戴上绣有毛巾或黑布的发夹 。白族妇女有戴耳环和手镯的习俗 。洱源县白族妇女喜欢的一种头饰叫“邓” , 是女孩心灵手巧的标志 。
白族建筑
白族人家都是自我封闭的房子 , 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 。一个庄严的庭院主要由院墙、大门、分隔墙、正房和你的房间组成 。个别施工情况为:“两室一耳”;“三室一墙” , 少部分富裕户住“四进五院” , 即四间高房 , 四间带家具的房间 , 一口独眼大井 , 四个小院 。此外 , 另一个“六条约之春”连接着两国政府;楼上的“走在阁楼上”等等 , 都是走廊连接 , 真的是各种各样 , 像迷宫一样 。然而 , 这座古老、昂贵而华丽的房子并没有被其他地方的白族人所采用 。刚开始大多是带院子的两层小楼 。但是雕和画还是一样的 , 都进行过 。
白族人民历来注重门楼、侧墙建筑、门窗雕刻和前墙彩绘装饰 。门楼是所有建筑的精髓 。门楼的艺术水平可以确认其主人的经济地位 , 也是对祖先孝顺的标志 。平日采用泥塑、木雕、大石屏、石雕、彩画、凸瓦、青砖 , 形成飞檐、轻花、拱门 , 细、弱、稳的综合性艺术建筑 。白族门楼建筑不仅富有民族特色 , 而且在建筑技法上也独具特色 。有些地方 , 所有的门楼都不需要一颗钉子或者其他铁件 , 但是连接非常稳固 。历经几十年的风雨 , 安装了两扇厚重的铁黑木门 , 非常稳固严谨 。
白族门窗木雕处处显示着剑川木工的辉煌技艺 。采用个性化的灯光和浮雕手法 , 雕刻出白鹤、松柏、仙鹤、荷花、鹰菊、孔雀、玉兰等 , 层层叠叠 , 带有神话色彩和吉祥图案 。门窗一般情况也是刷白漆 , 光滑晶莹 , 古朴典雅 。
白族禁忌
在白族家庭中 , 儿子婚后与父母分居;白族人不嫁同姓;不要给主人倒茶 。白族有“酒满敬 , 茶满欺”的说法 。
白族风俗:
在白宫 , 儿子婚后与父母分居 。白族与不同姓氏的人通婚 。不管主人有没有意识 , 都要热情招待 。所有的主办城市都受到了“三种茶”的款待 。
当一个年轻的白族妇女向一个女孩求婚时 , 女孩如果同意就会把巴巴给她 。新娘去厨房做“鱼汤”的时间;
白族人大多以稻麦为主食;山区的白族人大多以玉米、土豆、荞麦为主食 。蒸是主食 。
品茶是白族人民的另一个爱好 。白族人很小心 , 每天早上和午夜都要喝两次茶 。
白族男女崇尚白色 , 视白色为高贵 。
白族是中国第15大民族 , 广泛分布于云南、贵州、湖南等省 。其中 , 云南白族的牙齿数量最多 , 居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除此之外 , 在四川和重庆也有分布 。白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 , 白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汉语自古以来就被白族人民广泛使用 。白族在艺术上独树一帜 , 其建筑、雕塑和绘画艺术举世闻名 。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 , 与周边人民相互影响 , 创造了辉煌的经济文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