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和各地的风俗习惯 各地端午节习俗( 二 )


3.避开邪恶的日子 。
由于五月是一个“恶月”,是一个不吉利的日子,要注意第五天,所以这一天有一个“躲中午”的习俗,即一岁以下的婴儿要送到奶奶家躲起来,以躲避灾难 。
端午节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的夏至习俗 。从夏朝开始,古人就观察天象,历法的概念就诞生了 。在中国,夏历、商历和周历依次出现 。三种日历的主要区别是每年年初的月份不同 。夏历以建阴月为首,商历以建丑月为首,周历以建子为首 。现在的农历是夏朝采用的 。
夏历中已经有节气的划分 。夏、商、周时期,有许多临近夏天的节日和习俗,都与夏至有关,与夏至相邻,故称“夏至节” 。这一天,进行了驱虫、扫地、除暑等各种传统习俗,迎接夏天的到来 。
到了西周时期,吴越地区已经融入了以“龙”为代表的图腾祭祀活动、龙舟竞渡资源网和我们俗称的粽子,其官方名称为粽子,用于龙舟竞渡时喂河里的龙 。
春秋时期,端午节被赋予了多重含义 。吴王夫差听信谗言,赐伍子胥保剑资源网自尽 。伍子胥忠心耿耿,死了 。5月5日,夫差把他的尸体用皮革包好,扔进了河里 。所以说端午节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除此之外,五岳还纪念在这一天投河救父的孝女曹娥 。此外,浙江还有一种说法,端午节源于勾践训练水军,赛龙舟被认为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训练水师,打败吴国的历史 。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投石汨罗江,用生命书写了一场爱国运动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人非常悲伤,纷纷涌向汨罗江祭奠屈原 。渔民们划船,在河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一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扔到河里,说如果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咬医生了 。人们纷纷效仿 。一个老大夫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河里,说是想打晕龙水兽,以免伤到屈大夫 。后来,由于担心饭团会被龙吃掉,人们就想出了用印楝叶包裹大米,再用彩丝包裹,发展成粽子的想法 。每年五月初五,都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
【端午节的由来和各地的风俗习惯 各地端午节习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