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嗑瓜子简史 中国人嗑瓜子( 二 )
文章插图
▲甘肃靖远的籽瓜田 。从窗口望出去,地上的籽瓜似乎随着车轮一起向前滚动 。摄影/丛林
在甘肃靖远,七八月的田野是天地间最壮观的“像一颗颗大大小小的珍珠倒进一盘玉” 。作为籽瓜最重要的产区之一,收获季节的靖远,常常给人一种错位的荒诞感:最可爱的圆润长在最坚硬的砂岩里,最荒凉的高原拥抱着最丰富的果实 。
再过几个月,这些水果的“果实”,大黑瓜子,就会出现在一个遥远城市的家庭里,躺在茶几上的干果盒里,参与中国最大的社交活动——拜年 。当半生不熟的亲戚跑题陷入沉默时,幸好还有吃瓜子的声音,可以填补空在沉默中的空白 。
文章插图
葵花籽:你们都叫我瓜,但我根本不是瓜 。
中国人吃西瓜籽已经几百年了,民国时期又遇到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葵花籽 。
文章插图
▲新疆阿勒泰,游客在漫山遍野的向日葵海里自拍 。摄影/刘欣,中国新闻社新疆分社 。图/视觉中国
明代,随着地理大发现的推进和西方商业集团的到来,向日葵作为观赏植物登上了中国大陆 。到了清末,葵花籽的食用价值还没有被中国人发现,只是偶尔有记载说”.....可以炒” 。直到民国初年,《呼兰县志》中才出现了“葵花有食籽,有亩种之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食用向日葵(食用向日葵)和油葵(油葵)在中国北方开花 。
现在说到“瓜子”,大部分人的形象大概是又细又长的黑白条纹葵花籽,而不是又平又黑的西瓜籽 。
文章插图
▲重庆,一位向日葵种植户高兴地举起满满的花盘 。图/视觉中国
和真正的瓜子相比,葵花籽几乎是四面八方的骗子 。在口感上,吃向日葵的葵花籽之母,是世界五大油料作物之一向日葵的妹妹 。浓郁的油总是发出“真香警告”;从形状上来说,中间凸起、外壳有纵向棱柱的葵花籽比西瓜籽更容易吃,也更难碎 。在采收难度上,与含籽的“葫芦兄弟”相比,巨型花盘、全部露籽的向日葵极为大方 。
文章插图
▲盖着葵花籽的坚果蛋糕 。摄影/张艺七 。图/图虫创意
就像“吃鱼吐刺”一样,吃瓜子似乎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专属秘技,但实际上,这个技能在“一个世界”的道路上走了很长一段路 。从西欧到北美,球场上到处都是瓜子 。混乱的背后是球迷和运动员无处安放的焦虑 。
文章插图
“少数民族”瓜子:古装风格、田园风格、夏日风格 。
向日葵强,但“葫芦兄弟”以量取胜 。除了西瓜,西葫芦和南瓜也是优秀的“种子选手” 。
西瓜在中国至少已有1000年的历史,但中国人和土生土长的瓜子大多包括挂瓜子,或“谷露籽”,或“瓜篓籽”,或“Lo籽”……后三者显然是同一个词的读音变体,其中“栝楼” 。一个物种的名字可以顽强地传承几千年,但几经反复仍能追溯,说明栝楼在中国有很深的渊源 。
文章插图
▲成熟的瓜蒌果实价值很高,里面装满了一袋瓜子 。摄影/pikumin 。图/图虫创意
故事要从先秦说起 。早在《诗经》中,瓜蒌就以野草的形象出现:“果亦施于于”,意思是一个征战多年的士兵回到家中,发现屋顶上长满了瓜蒌 。西汉《礼记·月令》中提到“夏梦之月……王瓜生,苦菜秀”,东汉的高诱又加了一注,“王瓜,瓜蒌” 。
栝楼有着“荒凉”和“繁华”两个看似矛盾的属性,每年都有瓜蒌的诞生和成熟,这让我们吃到了祖先吃过的瓜子 。
瓜瓜子虽然知名度不高,主产区也只在浙江和安徽,但在爱好者眼里,不亚于自私的收集西瓜籽和葵花籽 。挂瓜子的形状比西瓜籽更有立体感,吃的时候不用小心翼翼的保持瓜子与两排牙齿垂直;虽然瓜子仁小,但总比饱满圆润好,比西瓜籽油多,比葵花籽干少 。
文章插图
▲挂瓜子很简单,很地道 。图/视觉中国
在“葫芦兄弟”中,有几个南瓜与中国的友谊最浅 。南瓜的“访华之路”很像向日葵 。自明代嘉靖中期以来,南瓜在中国史料中的出现激增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收录了935种明代方志,其中提到南瓜的有118种 。江苏、安徽、山东、河北的南瓜记录特别丰富,让人有理由相信,京杭大运河是中国第一条南瓜“绿色通道” 。
推荐阅读
- 袁立|50岁袁立晒办公生活,边吃盒饭边跟员工唠嗑,还坐2元公交上下班
- 近年来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原因
- 中国人|张元英被网友嘲讽明明是中国人,偏要假装外国人
- 中国人有多能吃?
- 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国家 哈雷彗星最早记录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 一个中国人被放在泰国博物馆 泰国恐怖博物馆图片
- 难倒外国人的中文题 老外的中文试卷笑抽无数中国人
- 中国人是何时开始炒菜的?
- 中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衡 中国人口男女比例什么时候才能平衡
- 春节习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