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娃|阿sa“私密日记”曝光,相爱10年,却遭出轨、流产:她怎么变这样( 二 )


可是她不知道的是 , 男友无法长大并不是不够爱她 , 而是潜意识里的巨婴心理 。
巨婴们往往非常自卑 , 又非常自恋 。
一方面 , 他们回避问题 , 害怕自己没有解决的能力;而另一方面 , 他们盲目自大 , 死要面子 , 认为别人不理解自己 。
亚当已经30多岁的人了 , 谈起工作的规划就会说“你知道的 , 我学法律是被爸妈逼的” 。
从大学到工作的十年中 , 亚当明明有无数次机会改变职业 , 可是他没有付出任何行动 。
他拒绝改变 , 本质上是恐惧改变 。
伊娃一直以为 , 自己再努力一点 , 就能换取亚当的成长 。

她逼着亚当做好律师的工作 , 不支持他换工作 , 也不允许亚当对父亲态度不好 。
她像个人生导师 , 又像个妈妈一样 , 希望有一天能教会男孩成熟 。
但是残忍的真相是:
幼稚的男孩也许会长大 , 但是那一定是他们自己内心滋生出担当的力量 , 绝对不会因为身边有个田螺姑娘默默付出 , 而突然有一天幡然醒悟 。

懂事隐忍的女孩 , 并不是无辜的
伊娃是一个好女孩 , 她也非常痴迷自己“贤妻良母”的角色 。
但是她的“好”并不是无私的 , 她只不过是想用自己的隐忍压抑 , 换来男友的幡然醒悟 , 跪地痛哭 。
她总是时不时假装让男友看见那个《原谅他77次》的本子 , 又在男友问她“你在记什么”的时候赶紧把本子藏起来 。
这个动作并不是在躲藏 , 而是在暗示男友“快来看啊” 。
事实上 , 她的目的也达到了 。
在分手一段时间后 , 亚当终于发现了那个本子 , 然后在好友的婚礼上当众下跪 。
这个男孩细数着自己的错 , 痛哭着说“为什么这个女孩要一次又一次地原谅我这个大反派?”

伊娃的小心机换来了至高无上的道德感 , 换来了金不换的浪子回头 。
但是她的目的真的达到了吗?
并没有 。
懂事的女孩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 更不知道自己爱这个男孩身上的哪些特质 。
明明是因为我们自己不成熟 , 却傻傻地以为对方改变了 , 我们就能幸福 。
伊娃以为自己讨厌亚当的随性 , 其实她是在羡慕 。
亚当之所以随性自在 , 是因为他出生在一个中产家庭 , 他从没有为生计发愁过 。
相比之下 , 伊娃出生在一个普通拮据的家庭 。 父亲是一个爱吹牛爱评论别人的出租车司机 , 母亲是一个隐忍委屈的家庭主妇 。
亚当与生俱来自由的起点 , 是伊娃拼搏半生才能换来的终点 。
那么 , 她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呢?

假装原谅77次 , 不如真正放过一次
电影的最后 , 以为亚当痛改前非的伊娃 , 在家中的卫生间里 , 发现了另一个女孩的隐形眼镜 。
走出家门 , 她扔掉那个《原谅他77次》的本子 , 然后轻松一笑 。
“那个本本是我故意放在这里让你找到的 , 我猜隐形眼镜也是女孩放在这让我找到的 。 ”

这一笑 , 也许就是女孩看到自己曾经的幼稚 , 也是对彼此的放过 。
电影中的男女分开了 , 而现实中像“他们”一样的我们呢?
其实 , 决定我们能不能走下去 , 并不是原谅多少次 , 而是两个人能不能看清自己真实的需求 。
第一 , 从恋爱的初衷 , 寻找对方的闪光点 。
亚当之所以能吸引伊娃 , 就是因为他身上的自由散漫 , 恰好是伊娃自我压抑的部分 。
但是时间久了 , 内心的不安又会取代渴望 , 对方的闪光点就变得难以忍受 。
我们期待改造伴侣 , 往往不是因为伴侣变了 , 而是因为我们的需求发生了改变 。
这个时候 , 找回当初爱上彼此的初心 , 对彼此的包容才不会被日常的琐碎磨掉 。

第二 , 透过纠结与内耗 , 看到自己的不安 。
伊娃在和亚当的情感内耗中 , 有很多地方都折射出了她自己内心的不安与渴望 。
比如她会因为亚当记不住自己不吃葡萄干而生气 , 因为这背后是她渴望被看见 , 被重视 。
而我们跟伴侣生气的时候 , 到底自身没有满足的地方是什么 , 同样是值得深思的部分 。
亲密关系很奇妙 , 就像是照镜子一样 , 我们透过伴侣 , 照出自己身上的问题 。
第三 , 与其改造 , 不如“看见”伴侣 。
很多女性在婚姻中遇到的最大难题 , 就是觉得伴侣像个“巨婴” , 然后希望他成熟点 , 亚当也不例外 。
巨婴男孩的内心深处 , 其实是渴望被认可 , 渴望被肯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