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奖|金鸡奖观察:为行业注入新血的“魄力”,打破了“85生”现有格局

金鸡奖|金鸡奖观察:为行业注入新血的“魄力”,打破了“85生”现有格局

文章图片

金鸡奖|金鸡奖观察:为行业注入新血的“魄力”,打破了“85生”现有格局

文章图片

金鸡奖|金鸡奖观察:为行业注入新血的“魄力”,打破了“85生”现有格局

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在福建厦门圆满收官 , 一共评选出了包括“最佳故事片”在内的20个奖项 , 朱一龙与奚美娟荣膺“帝后” 。 在颁奖晚会前一天的活动上 , “影后”奚美娟一句“这三年其实是我们电影人最难的三年” , 道出了整个行业所面临的不易 , “小年”评奖 , 注定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 , 在社交平台上 , 有不少网友也对一些奖项的成色发出了质疑的声音 。 不过客观来看的话 , 本届金鸡奖还是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 。
奚美娟实至名归 , 朱一龙情理之中
金鸡奖作为国产电影三大奖中唯一以“专业”为标签的奖项 , 每年的评选结果都会被影迷们反复讨论 , 特别是自2019年开始 , 金鸡奖与百花奖完成“割离” , 从两年一评恢复到一年一评后 , 观众们普遍认为它的公信力有所回升 , 以表彰主旋律作品为主 , 尽量做到“四平八稳” , 可谓是近几年金鸡奖的“核心原则” 。

不过这种“套路” , 从今年的颁奖结果来看 , 有了一点轻微的变化 。
无论是什么颁奖礼 , 最为网友所关注的一定是演员奖项的归属 。 奚美娟凭借着《妈妈!》中冯济真一角 , 时隔31年再度荣获金鸡奖最佳女主角 , 作为有口皆碑的“老戏骨” , 她在影片中将一个阿兹海默症患者塑造的细腻、动人 , 入木三分地展现了病人在不同阶段的真实状态 , 唤起了不少观众的共鸣 。
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女配角 , 分别由辛柏青和齐溪摘得 , 两人都算得上是中生代演技派中的中流砥柱 。 辛柏青近年来无论是出演电视剧作品还是电影作品 , 都能为观众奉上深入人心的经典角色 , 《漫长的告白》中 , 他饰演的立春既有外放、混不吝的一面 , 又有中年人挣扎、隐痛的一面 , 润物细无声的表演功力深厚 。
齐溪则是凭借着一张充满故事的“文艺脸” , 总能得心应手地穿梭在各种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中 , 《奇迹·笨小孩》 , 她饰演的单亲妈妈汪春梅是一个十足的小人物 , 面对歧视与辱骂 , 她没有被压垮 , 而是单枪匹马地打拼事业 , 坚韧与独立的品质打动了不少观众 。

这三个奖项算得上实至名归 , 在社交平台上也没有引发任何的争议 。 所以 , 讨论度全部集中到了本届最佳男主角的获得者——朱一龙身上 。
以“流量明星”的身份斩获影帝 , 让朱一龙仿佛叠上了话题的Buff , 社交平台上迅速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 。
第一种声音认为 , 朱一龙作为刚刚闯荡电影圈不久的“新人” , 资历不够 , 演技成熟度更是无法与同台竞技的徐峥、沈腾相提并论 。 第二种则觉得 , 朱一龙在《人生大事》中的表现 , 确实足够精彩且有所突破 , 值得奖项的鼓励 。
其实 , 客观来看 , 朱一龙拿能下这一大奖 , 既有实力 , 也有运气的因素 。 疫情的不断反复 , 让电影市场迟迟走不出寒冬期 , 供给严重不足 , 从今年影帝提名的作品来看 , 就已经注定了“小年”的事实了 。
在单片作品表现没有巨大差距的情况下 , 朱一龙饰演的莫三妹的突破性就成为了难得的亮点 , 他一反曾经温柔儒雅俊朗的荧幕形象 , 塑造了一名暴躁、吊儿郎当的殡葬师 , 在遇到“女儿”小文后 , 莫三妹开始了自我的救赎 , 完成了从一名社会边缘人到重情重义的“好父亲”的转变 。 朱一龙的表演既展现出了人物生活化的状态 , 又赋予了人物极其充分的成长弧光 , 奠定了该片能够逆势上扬 , 成为“票房黑马”的基础 。

另外 , 纵观近年来的电影圈 , 年轻一代“青黄不接”的趋势越发明显 , 金字塔格局长期稳固 , 导致年轻艺人很难向上攀爬 , “85后”电影小生中有作品、有观众认知度的除了朱一龙 , 只有黄轩和井柏然 , 不论是奖项鼓励还是主流资源 , 一直紧紧的把持在黄渤、张译、段奕宏 , 王千源、徐峥、沈腾等中生代电影人手中 。
而此次朱一龙出人意料地拿下大奖 , 正代表着本届金鸡奖不再“求稳” , 力图打破现有格局 , 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的决心与魄力 , 从而达到提振电影人士气的效果 。
工业化大制作进入瓶颈 , 中体量作品或崛起?
回顾过去几年间的电影行业 , 主旋律影片以商业电影的框架包裹着主流意识形态内核“大杀四方” , 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风口 , 特别是在政策的支持下 , 这类作品往往可以不计成本的“集中力量干大事” , 头部演员、头部导演纷纷鼎立加盟 , 市场不断涌现出TOP级主旋律“大制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