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婚|同样是讲中国婚姻,把《金婚》《父母爱情》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 二 )



我不是那种封建思想的人 , 但我觉得那个年代乱搞怀孕好像不是多常见吧 。 哪怕有 , 但也是很多人有过同样的事 , 但是《金婚》就是一家人全部都遇到这种事情 , 让人想到了《乔家的儿女》 。
同样是50年婚姻大剧 , 《金婚》《父母爱情》谁更好?答案很简单
我觉得现在不少年轻网友因为没有老一辈的经历 , 很容易犯两个错误 。 那就是把老一辈的幸福生活代入现实当成虚妄(内心排斥) , 相反把老一辈的不幸生活代入自己去证明(你看哪一辈生活都一样) 。
很多人似乎有一种习惯心理或者说思维定式:即美好都是虚幻的、矫饰的 , 而只有丑恶才是真实的、深刻的 。 相信美好 , 追求美好 , 创造美好这些在他们看来是幼稚的、浮浅的;玩味丑恶 , 赎卖丑恶 , 堆砌丑恶 , 这些在他们看来是成熟的、深刻的 。

生活里永远有美好也有丑恶 , 简单地把它们复制堆砌在一起成不了艺术作品 , 至少成不了好的艺术作品 , 更不会让人产生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 关键还是在于你自己代入作品后的看法 , 如果生活体验不同 , 这个看法自然不同 。
毕竟从两部剧的角色设定 , 故事剧情和表达来看 , 这和大量普通中国家庭都没什么关系 。

江德福两口子是很甜 , 很让人羡慕 , 但观众在看剧时 , 尤其看生活片时 , 不仅只是看剧中人剧中情还会不自觉将自己代入其中 , 但是一旦代入就会发现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我”(女)能这么容易找到江德福这样的对象吗?
男方能有江德福这样的社会地位和这么吃得开的人缘境遇吗?我相信这世上有江德福两口子这么好的现实样板 , 但是有多少呢?普通人有多大概率能企及呢?这才是普通观众在看过后虽然羡慕回味 , 但醒过神后又无法产生共鸣的原因 。

这部剧的“真”在于 , 里面的人物的行为动机就是普通人的展现 , 没有人开了天眼 , 选择多是随机和顺应人物形象 。 这部剧的“不真实”在于主角的境遇是少数人才可享有的 , 而观剧的大部分人 , 只是普通人而已 。
《父母爱情》很好地展现了江德福和安杰的爱情 , 但那很难是“我们”的爱情 。

不过 , 虽然普通人很难拥有主角那般境遇 , 但对于愿意琢磨的观众来说 , 主角两人的相处之道 , 也有诸多可取之处 。
《金婚》虽然是父母时代的婚姻 , 最后呈现了巨大的真实和遗憾 , 佟志放着老妻伺候老母和儿女 , 自己跑去躲清静谈恋爱 , 甚至老母病逝那晚还是从沈傲君家里叫回来的 。 感谢编剧手下留情 , 那通电话如果晚三分钟 , 两人就“坦诚相见”了 。

所以文丽有一段时间是离家出走的 , 实在是心里过不去那个坎儿 。
男主遇到年轻姑娘动心 , 能半年多不跟老婆说话?自己妈重病快死了 , 媳妇在家照顾妈 , 还能心安理得天天晚上出去跟三儿谈情说爱?不敢实质性出轨 , 三儿远走他乡 , 回归家庭还能被妻子儿女接受?都七十多岁了 , 三儿回归故乡 , 男主在大街上看到五十多岁的三儿眼睛都直了?还有女主极度重男轻女贯穿始末 。

恕我直言 , 这样的金婚看完只觉得恶心至极 。 最后文丽的回头也是跟含了苍蝇差不多 , 并不是因为佟志得到了文丽的谅解 , 而是都老夫老妻了 , 就这样吧 。 从你侬我侬小两口到凑凑合合的结尾 。
《金婚》更多的是让人腻歪的各种狗血纠缠 , 隐隐弥漫着人性之恶 , 且反复玩味 , 乐此不疲 , 你要说它有多真实可能有一部分 , 但是就有一种《乔家的儿女》《亲爱的小孩》把问题集中在一家人的感觉 。
一个浪漫 , 一个现实?《金婚》和《父母爱情》教会了我们什么
我觉得太多人把电视剧代入现实再去评价 , 批判 。 这本身没有什么 , 毕竟电视剧本身就是给观众看的 , 也是给观众评价的 , 当然也是可以送样和批判的 , 但最好不要过于上纲上线 , 国内观众这点真的不太好 。
看到历史剧哪里不对以“历史虚无”批判 , 尺度大点就说教坏小孩子去举报 。

都市剧也是一样的 , 哪个是现实主义传播焦虑 , 哪个是影响不好三观不正如何如何 。 看电视剧可以别把电视剧当现实 , 毕竟连现实主义的电视剧都是艺术化的 , 是有虚构的 , 真的没有必要过于在意 。
我喜欢《父母爱情》不是喜欢里面的工作、权力和带来的种种 , 甚至也没有羡慕过他们的生活 , 我和我老公看完都觉得是江德福这个“泥瓦匠”和稀泥的本事特别让人喜欢 , 他总能站在安杰的角度 , 总能考虑怎么让自己的家庭幸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