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括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长平之战赵括惨败的原因是什么意思-( 二 )


长平之战,血流漂卤 。长平之下,流血成川,沸声若雷 。
战争是残酷的,白起是残忍的 。四十万赵国精锐就这样丧失在赵括手里 。赵军的失败,就在于赵括的指挥无能 。而赵括的无能,就表现在不能灵活机动地看问题,不能因势利导地处理问题 。战争结果应验了他父亲对他的最大担心,却也让赵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
这是赵括的悲哀,也是赵国的悲哀,更是历史的无奈 。
长平之战赵括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长平之战赵括惨败的原因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赵括的失败,是赵王用人失察,战争形势所迫的结果,也是赵括书生意气的性格所致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论战谈略,自以为天下人没有能比得上他的 。所以养成了自负而目中无人的性格 。没有经过实践的历练,自然不知道战争的残酷 。而其中赵孝成王的用人不察,把赵括推举到危险的位置上,也是促成赵括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 。
赵孝成王自以为赵奢是名将,他的儿子也一定能行 。自以为天下人都说赵括行,连交战的秦国都说怕赵括,赵括就一定行 。却不知道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嘴上再说行,没有实践经验,怎么就知道行呢?
事实上,当时的赵国还是有明白人的 。重病中的蔺相如劝说赵王不要任用赵括为将,赵王不听 。蔺相如说:大王仅凭虚名就任用赵括,赵括谈兵论道就好像用胶粘死调弦的柱子啊,他根本不懂得变通,只会读他父亲遗留的兵书罢了 。可赵孝成王就是不听 。
知子莫若母 。赵括的母亲在听说赵王要任用自己的儿子为统帅时,也曾一度面见赵王,劝说道:
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父子异志,愿王勿遣 。
这话说的多明白 。远的不比,单就赵括和他父亲比较,就可以看出来赵括的轻率而为 。兵者,诡道也 。可赵括上不能像他父亲那样一心为国,下不能体恤将士,心中还存有一线私心,贪恋豪宅钱财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带好兵,上下一心,共御外敌呢?可赵王还是不听 。
赵孝成王的一意孤行,成为了赵括人生悲剧的最大推手 。不仅葬送了赵国的精锐之师,从此赵国也失去了与秦国抗衡的实力资本 。只留下了后人的感叹:
少年轻锐喜谈兵,父学虽传术未精 。一败谁能逃母料,可怜四十万苍生 。
赵国经此一役后,被秦军包围在都城邯郸达一年之久,赵国几近灭亡 。要不是信陵君窃符救赵,春申君携兵而致,经过楚魏两国军队的鼎力救助,才解除了赵国的邯郸之围 。
长平之战赵括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长平之战赵括惨败的原因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空山说】长平之战,赵军四十万降卒全军覆没,秦军也伤亡近二十万 。此役成为春秋战国时代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也最是惨烈的战争 。史上说:
“晋阳之围,悬釜而炊;长平之战,血流漂橹” 。
纵观中国古代战争史,长平之战最是残酷,也成为战国时代乃至整个封建史上最大的战争,其惨烈程度在世界冷兵器时代也极为罕见 。秦将白起虽胜,却也因此背负恶名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再也无力阻挡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所以史上说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转折点,是秦国统一中国的分水岭 。
长平之战,因为有战国时期主要国家最高决策人物的参与和众多古代名将的运筹帷幄,成为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经典战役 。而此战中赵国的首席指挥官赵括,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徒有其名、夸夸其谈的典型代表 。赵括的一生,值得我们深思和反思 。
说句不好听的你别生气
现在后人都喜欢翻案……赵括在外人看来是特别厉害,但是其父赵奢却认为赵括不能为帅,还预言为帅必害赵国!蔺相如大名鼎鼎也坚决反对……然而大家都不信,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赵括讨论兵书无人可挡,包括赵奢,但不会结合实际!真实的情况是,秦赵兵力相当,赵括怎么也不会被围,结果呢?被白起等而围之,破了兵书上的说法……不要说赵国耗不起,同样秦国也耗不起,要不然也不会使用离间计了,话说回来再耗不起也不能葬送四十万将士及国家命运
没有人否认赵括的才华,或许赵括加一磨炼会成为名将,但是历史没有如果,纸上谈兵,赵括已成为历史上的笑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