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张捷天天质疑温铁军,如果温教授方面有任何回应都一定是输了

司马南|张捷天天质疑温铁军,如果温教授方面有任何回应都一定是输了

文章图片

司马南|张捷天天质疑温铁军,如果温教授方面有任何回应都一定是输了

文章图片

司马南|张捷天天质疑温铁军,如果温教授方面有任何回应都一定是输了

张捷也是在在互联网上以知性著称的 , 被很多他的支持者尊称为张教授 , 但实际上无论他的家学如何的渊源 , 也无论他曾经如何自学成才 , 肯定永远不可能成为教授了 , 因为教授是一种高等教育体系中的职称 。 多指在大学或社区学院中执教的资深教师与研究员 , 但教授与研究员是有区别的 。 教授有教课的任务 , 而研究员则没有 。 张捷除了曾经在几个学校不知道用什么手段混个客座教授之外 , 与教授能够胜任的工作相去甚远 , 所以 , 他可能是个学者 , 但不可能是教授 , 除非跟他的首席经济学家一样自己授予 。
最近一段时间 , 可能是因为质疑联想的事业受挫 , 也可能是因为解读《红楼梦》的学术没有人赏识 , 当然最大的可能就是在某男禁言期间试图篡位蓝岸一哥成为了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笑柄 , 张捷为了重新建立自己的江湖地位 , 疯狂的盯上了中国三农专家温铁军教授 , 穷尽一切手段想通过批判温铁军教授来树立自己的权威形象 。 只要关注张捷账号的网友都会有一个感觉 , 张捷可能有点快要疯狂了 , 已经完全不顾及自己的形象了 , 为了流量也彻底撕掉了自己一贯标榜的斯文人设了 ,各种污言秽语开始满天飞了 。

我个人觉得 , 作为一个普通的吃瓜群众 , 对于他们争论的是深层次的问题 , 我们确实无法判断到底是温铁军说的有道理还是张捷说得有道理 , 但有一些旁证可供参考 。 温铁军和张捷最近十年到底谁到农村走访的时间多一些?他们的观点是国家决策层到底倾听谁的多一点呢?温铁军绝大部分的研究方向就是三农问题 , 也得到了国家的认可 , 张捷的主要研究方向与三农有关吗?他有什么样的论述或者建议被大家认可了呢?我们可能知道张捷是中关村资深村民 , 那么他讲述《联想演义》这段评书还可以认为是道听途说过 , 虽然没有证据 , 但也可以说是个故事 , 无风不起浪嘛 , 那么对于一个对三农问题没有任何调研的人 , 有什么资格质疑一个国家认可的三农专家呢?
我对张捷个人没有什么意见 , 但作为一个从事营销行业几十年的人来说 , 我最清楚的道理就是如果哪个药品告诉你包治百病的时候 , 往往就是代表这个药品几乎什么病都不能治 , 这是大家内心都认可的道理 。 张捷的简历看上去无比辉煌 , 一门三院士的唯一传承人 , 中科大毕业的高材生 , 但除此之外张捷还有什么呢?如果从他去1992年大学本科毕业 , 之后他就没有接受过任何的正规的教育 , 无非是混迹于各种江湖 , 当然我不否认有人有超强的个人自学能力 , 但三十年时间混迹于11个行业 , 仅凭个人的领悟能力怎么可能都有所成呢?而比较奇怪的是 , 他曾经混迹的11个行业当中 , 并没有农业行业 , 他又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机会掌握了关于中国农村和农业的相关知识的呢?难道就是靠各种书面知识纸上谈兵吗?张捷最近一次去农村做调研是什么时候呢?

张捷对于温铁军的批评和质疑 , 更多的就是建立在个人认知上的一些理论知识和断章取义的片段 , 他的目的绝对也不是为了真正的评判温铁军教授的观点的对与错 。 他的出发点还是为了流量 。 自从去年因为质疑联想开始 , 张捷从一个在互联网上籍籍无名的小人物一跃成为小网红之后 , 他似乎看到了人生新的跑道 , 比起他在别的行业来讲 , 这条道路似乎更容易发财 , 因为他编造了那么多的联想故事 , 非但没有受到惩罚 , 反而赚得盆满钵满 , 这让他必然会信心大增 。 我本人作为一个跟张捷几乎同一年代的大学生 , 虽然我的母校没有张捷的母校名气那么大 , 但现在也是985的名校 , 所以我能够理解他的心情 , 只是我没有他那么的无耻罢了 。
一夜暴富的张捷 , 内心里肯定是无比自傲的 , 之前之所以在网上没有什么名声 , 肯定是机会不凑巧 , 大家错把金镶玉当做了夜壶 , 但自从在联想事件上一鸣惊人之后 , 张捷肯定对于自己的要求更高了 。 但随后的发展却完全出乎人的预料 , 没有背景也没有多少文化的司马南一路顺风顺水 , 成为了互联网上的红人之一 , 而出身显赫自认为学富五车的张捷 , 无论搞出任何话题都是不温不火的 , 再也没有去年的辉煌了 , 关键是他的任何话题都会受到他眼里一群没有文化的网友的反驳 , 即使在司马南禁言期间 , 他另辟蹊径的解读联想问题的本质 , 本想趁火打劫一批司马南的粉丝 , 奈何变成了两头不讨好 , 所以现在只能孤注一掷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