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专访盛趣游戏校招负责人王之缘:如何用两年时间从校招新人成长为负责人( 二 )


王之缘:盛趣游戏长期以来关注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 对于刚刚毕业的校招生们而言 , 入职的第一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 “Young Talent”校招生培养项目是通过系统化的课程建设 , 结合小组协作Demo/课题制作 , 让校招生们在YT培养项目中培养软实力的同时 , 增强自身硬实力 , 点亮技能树 , 快速实现职场身份转变 。 通过校招渠道招聘加入公司的小伙伴们 , 都将有机会参与YT校招生培养项目 。
除此之外 , 我们还有一个ProjectT0-制作人培训生项目 , 这个项目主要是培养高潜力的游戏策划人才 , 参与人员前期将在体系化的基础培训和进阶培训过程中 , 快速掌握策划相关各项基础技能并接触前沿的研发技术方法 。 中期将跟随专家导师完成课题研究 , 产出相应报告 , 更有机会获得CEO、高管及制作人直接带教授课的交流机会 。 后期将以项目助理的身份参与1款以上游戏产品从0到1的研发及上线 , 协助主策划或制作人参与研发项目的全进程 。

盛趣游戏内部办公环境
游戏日报:另外还有一个BWB实习生计划 , 这个计划所面向的群体以及运转流程是怎样的?另外是这个计划实施以来 , 有挖掘了多少比较有潜力的人才?
王之缘:B.W.B实习生项目全称Battle with the boss , 寓意与boss们并肩作战 , 我们希望通过前置化实习生的招聘 , 提前锁定优秀的大二、大三以及研二、研三在校生同学们 。 通过为期3个月以上的实习 , 让同学们零距离接触感兴趣的岗位 , 参与到实际项目中 , 扎实基本功的同时 , 学习到高效的工作方法论 。
可以说 , 这是一个提前接触工作内容、接触团队成员的机会 。 我们会对参与B.W.B实习项目的同学的工作表现进行追踪及评估 , 通过笔试+横向业务面试+HR面试的形式 , 对优秀的同学给予转正offer 。 实施这个项目以来 , 已经为公司各组织输送了一定数量的新鲜血液 , 经过了解 , 用人部门以及同学本身对于B.W.B项目的满意认可度都是比较不错的 。
游戏日报:我们对新进人才进行初步筛选之后 , 是怎么进行分类的?分类之后如何匹配到对应项目?
王之缘:主要根据候选人个人的专业擅长方向 , 结合对于工作内容、项目游戏风格、游戏品类等意向来进行匹配 。 当然 , 在一段时间的工作后 , 如果员工或项目组本身有转岗的需求 , 公司内部同样支持鼓励 。 在盛趣游戏内部 , 有一个“趣转转”平台 , 会定期更新公司内部的转岗机会 , 面向全体员工进行开放 , 希望能最大化做到“人岗”高度匹配 , 发挥更好的效能 。

盛趣游戏内部食堂
游戏日报:这个“趣转转”平台的运作方式是怎样的?支持跨职能部门转岗吗?
王之缘:一般来说比较多的还是相近职能或者是同一职能的岗位转岗 , 转出需要当前岗位上级同意 , 职能跨度特别大并不建议转岗 。 但如果单纯只是问能不能去提交申请 , 这没有什么问题 , 申请了通不通过就是另一回事了 。 但不管是内部转岗、外部聘用还是内推 , 不同渠道的流程还是大致保持一致 , 都需要项目组负责人去进行考核 , 审核是否符合标准 。
游戏日报:从企业HR的角度来看 , 校招生跟社招员工 , 在后续的成长与团队融入方面 , 有哪些不同的区别?
王之缘:因为我在公司主要负责的是校招生以及实习生招聘这一块 , 与同学们打交道的机会比较多 。 能感受到现在的同学们对自己的未来的职业道路都有着相对清晰的规划 , 也会在课余时间进行相关的实习及社会实践 。 有一部分同学是从实习期间就已经提前进入到公司 , 整体而言这部分同学在团队融入方面略占优势 。 当然 , 这部分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学本身的性格特点以及社交习惯 。 我们也鼓励校招的同学们在课业允许的情况下提前来公司进行实习 , 帮助更快与团队磨合并快速上手工作任务 。
游戏日报:除了行业环境 , 新一代员工在理念习惯上也有明显变化 , 这对于我们员工建设有没有什么影响?我们是怎么去针对性引导改变的?
王之缘:新一代的员工重视自身发展与提升的空间 , 关注工作生活的平衡 。 关于这方面 , 公司有着形式多样的分享课程 , 包含线上、线下以及workshop的形式 , 内容上涵盖了大家所能想到的方方面面 。 这是面向全体员工进行开放的 , 大家可以在提升本职岗位技能的同时开阔知识面 , 接触更多信息 。 公司也开设了一系列的兴趣社团 , 运动达人们可以加入篮球、足球、乒乓球社 , 桌游玩家们也可以参与桌游社团 。 在工作之余强身健体亦或是与三五好友们线下“狼人杀” , 一起在“纸上谈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