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香港四大才子,真的浪得虚名吗?

蔡澜|香港四大才子,真的浪得虚名吗?

文章图片

蔡澜|香港四大才子,真的浪得虚名吗?

文章图片

蔡澜|香港四大才子,真的浪得虚名吗?

文章图片

蔡澜|香港四大才子,真的浪得虚名吗?

文章图片

蔡澜|香港四大才子,真的浪得虚名吗?

文章图片


独孤岛主
常有人说 , 香港四大才子 , 金庸、倪匡、黄霑、蔡澜中 , 蔡澜是滥竽充数的一个 。
也有人说 , 倪匡也不够格 。 更有人说 , 其他三个都不足以和金庸相提并论 。
今天来说说这个「最水」的才子 , 蔡澜 。
在《美纸》杂志最新的访谈短片中 , 蔡澜戴着墨镜 , 满头银发 , 菩萨低眉一般叼着烟 , 断续喷出 , 气氛氤氲 。 他的画外音在自己的影像之外徐徐吐露:「我小时候觉得年老的东西有一阵味道 , 我觉得老人都可以老得靓 。 」


蔡澜

蔡澜年过八十 , 仍每日流连微博 , 回复网友各种问题 , 忠于味蕾 , 爱各种美食 , 对穿着有自己不激不随的内心潮流 , 钻研篆刻 , 达到「乐在其中」境地 。 谈起他曾经投入了整个青年时代的电影行业 , 谦称「一点心得都没有」 , 仿佛云烟滚滚的「东方好莱坞」是酒肉穿肠过 , 留痕给周围的世界 , 他却一脚跳出 , 成了另一个自己 。
这是在2022年 , 依然充满动能的老年蔡澜给今日的人的一些零散而又非常集中统一的印象 。 在他身上 , 加载许多头衔:电影人、美食家、主持人、作家 , 这些头衔之间互相勾连 , 串成一个在沧海横流的时代处变不惊的、某些时刻会被刻板印象化为上海话所说的「白相人」的形象 。



但事实并非如此 , 蔡澜的电影路 , 是从出生就几乎注定的 , 他的父亲早在1929年便与电影家族邵氏兄弟结下不解之缘 , 成为邵氏在新加坡的中文部负责人 , 从影院经营到刊物主编 , 及至处理邵家在新加坡的几乎所有中文事务 。
因着这份渊源 , 生于1941年新加坡的蔡澜在18岁时赴日本大学学习电影科编导系 , 又半工半读成为成立于香港的邵氏电影公司驻日本经理 , 同时负责公司来日业务的翻译工作 。
那正是香港国语电影的「东方好莱坞」全盛年代 , 需要特殊场景(雪景)且有香港与日本、韩国等地合拍背景的头部制作往往会选择赴日拍摄 , 因此蔡澜在处理邵氏驻日业务期间 , 接待并交往了大量公司延请的日本大导演以及香港本地的一流明星 。



以二十多岁的年纪密集参与到当时亚洲头部电影托拉斯的制片工作中 , 令蔡澜迅速掌握了制片、拍摄等全流程工作 。
许多年后他回忆起来 , 似乎更欣赏自己自小子啊戏院长大的背景及因此引发的对电影的热爱 , 从业务上来说 , 「电影对我来说 , 是一个巨大的玩具」 。 就如同他后来做的许多和电影关系不大的事情一样 , 是认真对待人生的一部分 。
从日本返港 , 在邵氏当了二十年制作经理 , 足迹遍布韩、马、泰 , 成为邵氏电影全盛时期在东南亚市场辉煌的活证明 。 他见识了香港电影甚至亚洲电影的制作过程及影人八卦 , 甚至也从他的大老板「六叔」邵逸夫身上学到了很多出自于20世纪初浙商的经营观念及做人态度 。 其中某些态度与他所生的蔡家观念不谋而合 , 比如邵逸夫坚持让晚年张彻住在邵氏宿舍 , 直到生命尽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