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行书争座位贴,颜真卿争座位书法欣赏-

《争座位贴》是颜真卿行书的代表作品之一 , 而颜真卿的书法以篆籀气为最大特点 , 那么学习《争座位贴》的时候 , 怎样才能写出篆籀气呢?解决这个问题我想 , 我们需要搞明白两个潜在的问题:什么是篆籀;篆籀笔法的特点是什么?
什么是篆籀呢?篆书我们都知道 , 一般指的都是秦统一六国之后规范化的字 , 也叫小篆 。而籀(音同:宙)呢 , 说法有点杂 , 但一般大家都认为是秦统一六国前的字体 , 例如金文、石鼓文等 。所以 , 篆籀大概说的就是隶书之前的古文字 。

颜真卿行书争座位贴,颜真卿争座位书法欣赏-

文章插图
篆籀笔法的特点是什么?篆籀笔法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今天能看到的篆籀书法都是要么刻在石碑上的 , 要么是在石头上的(石鼓文) , 要么就是青铜器上的铭文 。这些字的特点就是笔画圆劲 , 笔画以藏锋为主 , 你基本看不到露锋 , 因此都是圆笔 , 也就是后世说的中锋用笔 , 把锋藏在笔画中间 。起笔的时候逆入藏锋 , 不露锋 , 行笔的时候中锋用笔 , 后世说的“锥画沙”、“屋漏痕”、“折钗股”其实也是这个意思 。
书法不论怎么用笔 , 表现出来的无非就是“方、圆”两种情况 , 就是阴阳两种变化 , 篆籀笔法就是表现的“圆”的用笔 。而且篆书中没有方折 , 都是圆转 , 因此我们看颜真卿的行书作品中 , 圆转的笔法远多于方折的笔法 , 这也是为什么说颜真卿的行书有篆籀气的原因 。
如何写出篆籀气呢?要写出《争座位贴》的篆籀气 , 就是要注意入笔的时候逆入藏锋 。
颜真卿行书争座位贴,颜真卿争座位书法欣赏-

文章插图
例如上图王羲之的《兰亭序》 , 我们看王羲之的用笔 , 入笔的时候往往是承接上一笔的笔势 , 然后逆入 , 例如其中画红线的那些地方 , 特别是“横”的表现最明显 , 逆势露锋入笔 , 把神采彰显在外 , 转折的地方多是折笔 , 形成一个方角 。
颜真卿行书争座位贴,颜真卿争座位书法欣赏-

文章插图
而上图中《争座位贴》中 , 笔势的承接逆入之后藏锋与点画之间 , 很少看到锋芒外露 , 转折的地方多是圆转 , 很少方折 。
颜真卿行书争座位贴,颜真卿争座位书法欣赏-

文章插图
我们知道颜真卿后来书法是得到过张旭的指点 , 而张旭的狂草当中就很多这种篆籀笔法的应用 。上图是张旭的《古诗四帖》 , 我们可以看到张旭的狂草就很少那种露锋的起笔 , 起笔基本上都是将笔锋藏于点画线条的中间 , 转折处也多是圆转 。
颜真卿行书争座位贴,颜真卿争座位书法欣赏-

文章插图
我们看上图颜真卿的墨迹《刘中使帖》 , 可以从入笔和转折处去观察他的用笔 , 可能会对这种篆籀笔法的理解更加清晰一些 。所以 , 后世为何认为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最有影响力的书法家呢 , 其中一点就是颜真卿改变了王羲之一脉的笔法 , 自成一脉 。
【颜真卿行书争座位贴,颜真卿争座位书法欣赏-】以上就是本人对颜真卿《争座位贴》中篆籀气的理解 , 不当之处还望大家指正 , 向各位书友学习了 。
我是翰墨今香 , 专注分享传统书法文化 , 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关注 。
这个问题很关键!颜真卿45岁以前 , 就是书《多宝塔》前后 , 基本是顺着二王的余脉欧阳询、褚遂良这条线用笔 , 而后辞官跟张旭学习三年 , 其怎样学已不可知 , 但其书写范本当是汉代篆隶无疑 , 如《元次山》等碑里面一些个别字直接用的篆隶笔画 , 其行草书用笔完全摈弃王羲之用笔 , 直用汉代篆隶草用笔 。所以 , 想写好《争座位》要先拿出大量时间来习汉代的篆、隶 , 只有汉代那种书写习惯完全替代了宋以后这种书写习惯 , 才稍有所得 。初唐四大家也是宋以后这种用笔 , 唐人只有张旭、颜真卿中晚期、怀素才是古法 , 虞世南也是懂古法的一个人 , 只是他的作品用的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