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中亿万人的隐痛:那个最爱你的人,其实在说谎( 二 )



姜叔在做心理建设 。

在主持人杨迪的一再要求下 , 姜叔不太情愿地拿起手机 , 拨通了儿子的电话 。
电话铃一声一声 , 就连杨迪也看得出来 , 姜叔的表情从开始的轻松 , 已经变得很严肃 。

紧张得出了一身汗 , 手机终于接通 , 姜叔小心翼翼向儿子发出了邀约 。
“这几天不行 , 爸 , 太忙了 。 ”

一瞬间 , 姜叔好像僵住了 , 一动不动 , 半天缓过神来 , 用一种故作镇定的语气回答道:“那行了” 。

场内的所有嘉宾 , 都看得出姜叔的失望 。
只有他一个人 , 沉浸在自己假装的无所谓中 。
姜叔虽然和儿子都住在北京 , 但与儿子几乎见不上面 , 6年时间 , 见面的次数 , 可以用一只手数出来 。

这种失落 , 让人心疼 。
同样紧张的还有张叔 。
他叫张建忠 , 已经60多岁了 , 退休后的张叔 , 也是跟着孩子到了北京 , 但他只在这生活了三四年 。
打电话前 , 张叔还口口声声给姜叔出着主意 , 分析着姜叔和儿子关系的症结 。

但到了自己打电话时 , 他却坐不住了 , 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 在房子里来回踱步 。

显然 , 他比姜叔还紧张 。

电话没打通 , 张叔已经给自己找好了“台阶” 。
“忙”、“上班”、“上班不能开手机”……
坐回自己座位的张叔 , 一口气说出了四五个理由 。

但就是不愿明确表示 , 自己在被要求给子女打电话时 , 那种忐忑的心情 。

而这种害怕 , 就像是自然而然 , 由内而外的 。
两位老人 , 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
面对子女 , 他们欲言又止 , 从内心深处 , 就有着深深的惧怕 。
这种惧怕 , 不是那种生理性的害怕 , 而是担心子女们被打扰 , 也是担心自己显得多余 。
就像姜叔给自己儿子找的理由一样——
“忙工作 , 还得忙对象” 。

一个“忙”字 , 概括了所有情感 , 替代了所有亲情 。
但面对子女们的老人 , 也只有用这个理由 , 才能说服自己 。
观察室里 , 倪萍一句话说得好:“这不是自觉 , 都到了卑微了 。 ”

倪萍对这种现象观察得很透彻 。
她说 , 一般电话里母亲还没说三句话 , 子女就会敷衍:“好 , 还有事吗?”
这种话 , 就是结束这段聊天的信号词 。
父母对这种话特别敏感 , 都会当即表示没事了 , 然后迅速自己挂了电话 。
想说的话 , 也会欲言又止 。

我们都说“老小孩” , 其实人年龄大了 , 会变得很敏感 。
也许是因为子女远离的孤独 , 也许是因为经历世事的沧桑 , 也许是因为退休后 , 实在没有事情可做 。
【|戳中亿万人的隐痛:那个最爱你的人,其实在说谎】在被无意间刺伤后 , 他们都会将最深的委屈 , 藏在心里 ,无论他们曾经有多么严厉 , 曾经有多么坚强 , 在经历岁月侵蚀 , 子女离开后 , 这种脆弱都会被“无限放大” 。
没叫来女儿的李鸣李叔 , 就是这样 , 脆弱被“无限放大”了 。
节目中 , 看到几位阿姨和子女其乐融融 , 李叔一直在反思自己和女儿的关系 。

他说自己从小时候 , 就没有尊重过女儿 , 没有考虑她的感情 。
李叔举了个例子 , 说女儿小时候 , 要买随声听 , 两千九百多块 , 已经非常贵了 。
他就质问女儿 , 这东西买来干什么 。
女儿说自己喜欢听音乐 。
李叔反问 , 说你现在在学习时期 , 你应该花这么多钱去听音乐吗?
虽然嘴上批评得很严厉 , 但是批评完后 , 李叔依旧会买来随声听送给女儿 。

我想这种事 , 我们很多人小时候都经历过 。
一个很贵的玩具 , 对当时条件不好的父母来说 , 其实要买都很艰难 , 这种艰难会让他们将情绪输出到孩子身上 。
只不过 , 当年孩子要玩具有多战战兢兢 , 如今父母给儿女打电话 , 就有多谨小慎微 。
上了年龄 , 当沟通的隔阂放大 , 老人们往往会陷入 , 这种自我怀疑中 , 并将自己卡在心里的往事 , 一遍一遍掰开揉碎 , 从里面挑出自己的缺点 , 然后自省 , 虽然这本身没什么用处 。

但对李叔来说 , 虽然自己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 , 但如今依旧无法跟女儿张嘴 , 沟通这些事 。
李叔一个人独居 , 连续四年 , 他都是一个人过年 , 女儿从来没有来到他身边 , 陪老人家过一个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