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归途|外籍演员看了《万里归途》搭出来的景感叹“太像了”|揭秘( 三 )


李淼借助谷歌地图去看叙利亚、摩洛哥等地区的一些建筑 , 有一些俯拍还挺棒的 , 但不是太清楚 , 只能看个大概 。 然后再去找一些相应的新闻图片资料做参考 。

《万里归途》中的“莱普蒂斯城”概念图 。受访者供图 。
《万里归途》中有很多外籍演员 , 他们来自南非、阿尔及利亚、也门、埃及、摩洛哥等不同国家和地区 。 这也让李淼最开始有些担心 , 毕竟做的是人家生活的环境 , 做得像不像 , 很容易就被人家看出来 。
青岛的实景搭建完之后 , 有一位来自也门的演员 , 他一家人都参演了这部电影 。 “他们看到搭的实景之后 , 就跟现场的翻译说 , 这个场景太像他们平时生活的地方了” , 从那以后 , 李淼对以假乱真的外景越来越有信心 。
【道具】
反叛军的武装列车让幕后团队“纠结”
李淼说 , 毕竟这是一个现实题材电影 , 做出来之后不能让观众吐槽太假了 , 片中所有细节都必须尽量还原国外的真实环境 。 即便是街道上飘的报纸、碎纸屑和塑料袋 , 上面的阿拉伯语 , 都得是国外的标识 , 保证镜头里出现的每一个细节 , 都不能穿帮 。 片场有几个阿拉伯语的翻译 , 他们有很长时间在中东地区工作生活的经验 , 他们就负责帮剧组解决这些专业细节上的问题 。
片中 , 反叛军掳走宗大伟、白婳和刘明辉等人的那场戏中 , 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道具——武装列车 。 李淼说 , 中东地区本来就有这种很奇怪的武器装备 , 在长途运兵或运送物资的时候 , 前面会有个领头的 , 相当于一个保障的列车 , 上面有高射炮、机炮等装备 , 也会带一些士兵 , 会给观众带来一种视觉奇观 。
在设计这场戏中 , 李淼和团队就在思考 , 反叛军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出场 。 因为结尾 , 反叛军要开着皮卡车冲击边境 , 这里就不能再重复了 , 要换个出场方式 , 就设计了武装列车的概念 。

《万里归途》剧照 。反叛军乘坐的武装列车 。
不过 , 李淼一度想要拿掉这个道具 。 “我一直在反复寻找真实感的度在哪儿 , 这个是不是有点离奇 , 观众不知道能不能接受 , 会不会出戏 , 我也一直在纠结 , 有时候自己在把握这个度的过程中 , 也要跟自己做斗争” 。 李淼说 。 最后还是导演把他拦住了 , 导演非常喜欢武装列车 , 保留了这个元素 。
近几年 , 国内电影在美术、置景、道具上的规格越来越高 , 越来越多的电影人拥抱科技与艺术 。 李淼说 , 其实电影美术部门这些年一直在技术上做着革新 , 首先是人数越来越少 , 好多外景都实现了机械化 , 大量使用工程机械 , 速度和效率快了很多 。 比如 , 《万里归途》项目筹备初期的沙盘模型 , 使用3D打印机几天时间就可以全打出来 , 每栋建筑都可以来回调整 。 还有雕刻机可以为片中的道具加工一些金属零件 , “在以前这都是不敢想象的” 。
【万里归途|外籍演员看了《万里归途》搭出来的景感叹“太像了”|揭秘】在李淼看来 , 电影的美术工作是随着社会的工业化水平同步发展的 , “国内影视行业中的工业制造水准提高了 , 我们才能借助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