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在这部关于电影的电影中,王晶给王家卫上了一课( 二 )


1990年代的香港电影 , 走出了成龙、李连杰等国际巨星 。 影片远销世界各地 , 票房屡创新高 。 这样的辉煌成绩并非平地而起 , 是源自于1960年代的前辈电影人打下的工业基础 。
王晶当时感受到粤语老电影和前辈电影人逐渐被遗忘 。 他以《精装难兄难弟》作为载体 , 回望香港电影的发展史 , 表达他对粤语老电影的情怀 。
王晶在《精装难兄难弟》中疯狂调侃和搞怪之后 , 最终也不忘抛出友谊的橄榄枝 。
影片中 , 有一个名叫王星的导演 , 显然是王晶的化身 。 王晶卫穿越回1960年代 , 遇见了年少的王星 。
少年王星非常羡慕王晶卫的导演工作 , 立志也要拍电影 。 王晶卫嘱咐王星说道:“你以后的电影里要加点屎尿屁的片段 , 你不低俗 , 怎能显得哥哥高格调呢?”
【王晶|在这部关于电影的电影中,王晶给王家卫上了一课】
编剧王晶借角色的自嘲台词 , 浇自己心中块垒 。
香港繁荣的电影市场带来了多元化的发展 , 王晶与王家卫都是香港电影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 虽然外界总是以王晶电影口碑差 , 王家卫电影低票房来调侃二位导演 。 但他们从来都不是竞争对手 , 两人都深爱着电影 , 只是作品表达方向不同罢了 。
谢贤正青春 , 60年代的表演风格
1960年代 , 香港电影的拍摄分为国语片和粤语片两大类 。 邵氏和电懋是当时香港电影公司的两大巨头 , 这两家公司以拍摄国语片为主 。
国语片在当时拥有大公司的资金和场地支持 , 能够请到大明星出演 , 从而形成了市场中的头部电影 。 邵氏的《江山美人》《梁山伯与祝英台》 , 电懋的《星星月亮太阳》都曾风靡一时 。

同时期的粤语片多是中小型制片公司投拍 , 讲求多快好省 。 当时的粤语片还有个名词叫“七日鲜” , 有的粤语电影七天拍完 , 火速上映 , 质量难以恭维 。 这就是《精装难兄难弟》开场 , 王晶卫不爽粤语老片的根源所在 。
不过 , 当时的粤语片也有经典传世 。 譬如关德兴主演的《黄飞鸿》系列 , 曹达华主演的《如来神掌》系列 , 都掀起过观影热潮 。 这在《精装难兄难弟》也有重点呈现 。

《精装难兄难弟》三位主人公在现实中确有其人 , 演员们在表演上力求惟妙惟肖 。
陈百祥饰演牛达华、吴镇宇饰演谢源、罗嘉良饰演的李奇 , 在现实中对应的是粤语片明星曹达华、谢贤、吕奇 。


左起:曹达华、谢贤、吕奇吴镇宇等人的表演 , 追求的是形似加神似 , 他们不仅在造型和动作上学得惟妙惟肖 , 而且还抓住人物的独有特点 。
比如李奇的磁性嗓音、谢源的专属手势 , 和现实中的人物交相辉映 。 观众如果喜欢看粤语老电影 , 很容易被他们的表演带入历史情境当中 。

左起:牛达华、谢源、李奇
演员在表演戏中戏时 , 会沿用1960年的表演风格 。 譬如影片中重现《如来神掌》《工厂少爷》等粤语片的拍摄 , 吴镇宇、罗嘉良、陈百祥夸张做作的表演令人忍俊不禁 。 当时的电影表演还没有完全脱离戏曲、话剧的影响 , 演员的表演不够生活化 , 舞台痕迹较重 。

《精装难兄难弟》是王晶的用心之作 , 但还是存在一定问题 。 影片情节前半段精彩紧凑 , 后半段松懈嬉闹 。 影片最后的戏剧冲突落在主人公的感情纠纷上 , 没有跳出传统的港片窠臼 。
1997年《精装难兄难弟》在追溯1967年的香港影坛 。 25年过去了 , 《精装难兄难弟》也成为了老电影 。 黄子华已经年过六旬 , 陈百祥淡出影坛 , 罗嘉良事业重心在电视剧 , 吴镇宇和导演王晶还在努力拍电影 。

《精装难兄难弟》是聚焦电影的电影 。 曾经 , 这是一封王晶写给老电影的情书 。 今天 , 这是一份有关香港影史的影像记忆 。 随着时光流逝 , 这部作品会显得愈发珍贵 。
【文/崔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