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由明末清初大儒
相信我们从小就听过这样一句话,那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一句话是由明朝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以及文学家顾炎武说出来的,并且与明朝的黄宗羲、王夫之三人被后人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
文章插图
顾炎武雕像
顾炎武生于公元1613年7月15日,是苏州昆山人 。顾炎武本名为绛,字为忠清 。但是因为极为仰慕文天祥的学生王炎午的品格,从而改名为顾炎武,字为宁人,并且还自己署名为蒋佣山,而被读书人尊称为亭林先生 。
顾炎武在年少之时就十分用功,在读书方面,更是刻苦学习经世致用之道,在文学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值得一提的是,在昆山受到了清军的侵犯时,他立即投笔从戎,参加当时的抗清义军,一同抗击外来侵略者,保卫家园的和平 。但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从而导致抗争失败,最后只能在南北一带漫游,且于1682年2月15日,卒于曲沃 。
后人将顾炎武的遗骨运回他的故居,也就是江苏省昆山市,并且在昆山专门为顾炎武建立了墓园 。在墓园当中,设有顾炎武祠堂、顾炎武墓、顾炎武起居生活区等等,为后人详细了解顾炎武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
顾炎武不仅仅拥有极高的爱国情怀,深受后人的崇敬与爱戴 。而他在文学上的成就,直到今日,同样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他曾著有《军制论》、《形式论》等等,‘对后世管理政府与企业都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
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做出过非常多的贡献,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在中国的任何一个时期科举制都真正发挥了他的作用,在顾炎武在世的时期就是科举制度低迷的时期 。顾炎武大力抨击科举制度,那么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呢?
文章插图
顾炎武图片
首先顾炎武认为科举制的实行实际上是非常难以令人接受的,因为顾炎武觉得科举制的发明实际上是退后了社会的发展,科举之中让人们崇尚于儒学,但是却不能够有自己的发展和创新,所以在这一点上顾炎武是非常反对科举制度的,这也就是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的原因了 。另外,科举制度虽然一开始对国家选拔人才有所作用,但是因为制度的不完善,学子们被单一的教学禁锢了思想,读书的目的大多是为了升官发财,这和顾炎武所崇尚和推崇的思想,也就是经世致用有非常大的差别,甚至是悖论,所以顾炎武才会如此的反对和抨击科举制度,在他的思想中他认为科举制度实际上是一种束缚人们的思想的方式,如果长期这样下去社会就得不到创新,就会没办法发展,所以从这一个层面上来看,顾炎武抨击的不是这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的方式,而是抨击的仅仅只能崇尚儒学的这一种考试方式,这就是顾炎武为什么抨击科举制度的原因 。
从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可以看出顾炎武的思想在当时属于相对比较超前的思想 。
顾炎武的名言
顾炎武在明末清初是一个为所有人都非常仰慕的杰出的经学家、音韵学家,思想家、史地学家,晚年开启了清代朴学风气,主要以行己有耻为主,博学文章,合学与行、治学讲究经世 。而顾炎武的31条语录在当时也是非常震惊人心的肺腑之言,他与王夫之、黄宗羲3人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
文章插图
顾炎武画像
像《日知录》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卷十三《廉耻》“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等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炎武所著的《日知录》中的名言,这样的名言字眼,在顾炎武墓地的12块刻碑中,最为突出,他的名言也大多题材都是因时事感伤时写出 。
【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由明末清初大儒】其主要作品有《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日知录》《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学五书》《韵补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等 。
推荐阅读
-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哪些-写好作者和题目?描写端午节的诗是
- 朱标和朱棣都是马皇后生的吗?朱棣是朱元璋和马皇后儿子吗
- 工地的诗词?形容工地上干活的诗词
- 朱元璋是怎么打败元军的?朱元璋杀了多少元军
- 张颖颖|张兰已认清现实,称自己没有带孙子的命,嘲讽张颖颖很心机很茶
- 蒋欣|甩了同居13年的蒋欣,从3线混成18线,现如今蒋欣让他高攀不起
- 周生如故|《周生如故》还是很值得看的,制作精良,质感高级
- 律师|《底线》:嚣张的狄律师,他的腿是被人打的吧?
- 李世民登基后杀了谁?李世民死后哪个人做的皇位_2
- 最真挚的道歉的话语?给人道歉的经典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