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物理的诗句?写给物理的诗

1.关于物理的诗句
【有关物理的诗句?写给物理的诗】一、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 。——近代·吴迈《桂林山水》
物理原理:光的反射与折射 。
译文:群山叠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没有哪一座山不引人入胜,没有哪的水不吸引人 。
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夜泊枫江》
物理原理:声音的传播 。
译文: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
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李白《望天门山》
物理原理:相对于地面的青山是静止的,但以运动的船为参照物,青山就变为运动的,以河岸为参照,孤帆从日边来 。
译文: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
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物理原理:地势越高,气温回升越慢,在同一季节,山上的气温要比山下的低 。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
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
物理原理:水循环 。
译文:那黄河之水那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
2.关于「力学原理」的诗句
帝子降兮北渚 目渺渺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落 …… ——《湘夫人》·屈原 以几何力学来观照这两句诗,亦颇有趣味,翻涌的“波”向上,凋零的“木叶”向下,而“秋风”则在大地的平面自北向南推进——三个方向的力合于一首诗中的时候,便以另一种方式推动了季节的运动,以及我们诗意的生命的脉动 。
诗词与物理教学 榆中县一中 丁成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王国 。诗词不仅给人带来艺术享受,而且在一些作品中还包含有一定的物理知识 。
利用这宝贵的财富,在物理教学中插入诗词,定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一、利用诗词引入物理概念,可使学生兴趣盎然,气氛活跃 。
例如,在讲到物体的运动的一些概念时,可用毛主席诗词《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 由此引入运动是绝对的概念,我们脚下的地球永不停止地在运动 。
宋代诗人陈与义在一首名为《襄邑道中》的诗中写道:“飞花两岸照晚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
从后两句诗中,可引入静止是相对的概念 。在这里船与云以相同的速度运动,以船为参照物,云是静止的 。
又如陶渊明的“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都可以引入运动的一些概念 。这些诗词生动、形象、有趣 。
这样引入物理概念,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课堂气氛活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诗词理解物理概念,可使学生思维流畅,印象深刻 。
在理解特体间的相互作用和力的分解现象时,分析风筝为什么能浮在空中的原因,可将清代吴有水的《风筝》读给学生:“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 。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 。”
并作受力分析,效果极好 。又如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影子的形成时,用宋代诗人苏轼的《花影》,有助于学生的理解:“重重迭迭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 。” 再如,讲到色散时,可用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的诗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三、利用物理知识欣赏中国诗词,使学生学有所用 。
在学习了光的反射之后,对李白的诗“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地上霜”三字会理解得更加深刻 。又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那气势磅礴的瀑布,在诗人眼中化作银河落九天 。
如果没有光学知识,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恐怕不会太深 。再如通过学习物理,同学们知道一些时空的概念,我们再重温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这首诗说的是人和船在空间运动 。
西辞白帝,东到江陵,顺流而下,一泻千里 。在阵阵的猿鸣声中,随着轻舟所处位置的变化,但见群山万壑,千姿百态,好不令人心弛神往 。
朝辞白帝,暮抵江陵,这种空间运动也不照供伴随着“一日”的时间变迁吗?四、利用物理知识鉴别中国诗词,使不徨能辩证地看待问题 。在学习了“物态变化”一章,插入张继的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月落乌碲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