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压了15年的内娱丑闻,终于爆了( 二 )


电影《不能说的游戏》 , 根据导演真实经历改编 。
片中的小女孩奥黛特 , 刚满8岁 。
她的爸爸有个好朋友 , 是个帅气的叔叔 。
叔叔常来家里聚餐 , 也很喜欢和奥黛特玩耍 。

一天 , 他突然闯进奥黛特的房间 。
先是礼貌地称赞她画画非常好 。
然后提出玩「洋娃娃」的游戏 。

不过 , 游戏规则是奥黛特扮演「洋娃娃」 , 他扮演「女孩」 。
由「女孩」给「娃娃」穿衣服 , 扎头发 。
他还告诉奥黛特 , 这是属于他们两个人的游戏 。
绝对不可告诉其他人 。
然后拉着奥黛特进了洗手间 。

年幼懵懂的奥黛特 ,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游戏再三上演 。
奥黛特渐渐清楚自己是被性侵 。
然而 , 她选择了忍受和躲避 。
没告诉父母 , 更没有报警 。

明明都是受害者 , 却一直保持沉默 。
是无知 , 是懦弱 , 还是另有隐情?
美国曾有一项针对校园性侵案的研究 。
其中分析了性侵受害者沉默的主要原因 。
除了担心取证不足、对方报复以外 , 最重要的就是「畏惧他人知情」 。
这一方面源于身边人的忽视和冷漠 。
电影《不再沉默》中 , 小K被侵犯后变得沉默寡言 。
回校第一天清晨 , 她在嘴上画满了订书针似的竖条 。
她想要将一切痛苦封存 , 决不能将秘密说出去 。

妈妈推门看见她嘴上的图案 。
却冷漠地翻了个白眼 , 以为这又是什么恶作剧 。

9年的死党 , 也没有主动问她当初为什么报警 。
而是直接将她贴上「背叛者」的标签 , 从此绝交 。

其他同学也对她指指点点 。
在餐厅里向她扔土豆泥 , 发出嘘声 。
在她上台回答问题时 , 说她「叛徒」 。
从此 , 小K成了学校里的被孤立者 。

每个人都看到了小K的不正常 , 却刻意忽略 。
秘密就像嗓子眼里的刺 , 越卡越紧 , 越卡越疼 。
【女孩|压了15年的内娱丑闻,终于爆了】却只能忍着泪把血往肚里咽 。
因为谁也看不见 , 或者谁也假装看不见 。

除了刺骨的冷漠 , 还有他人异样的眼光 。
熟人作案时 , 受害者为什么选择不说 。
因为说出来很可能没人相信 , 甚至包括父母 。
电影《不能说的游戏》中 。
奥黛特在成年后 , 终于向父母袒露真相 。
可母亲非但没有支持奥黛特 , 反而帮着大叔说话 。
她甚至觉得 , 一切都是女儿的幻想 。

另一方面 , 也是源于女孩自己的羞耻感 。
这种羞耻感来源已久 。
黑泽明著名电影《罗生门》中 , 武士妻子被强盗强暴 。
在妻子的供词里 , 她说自己曾请求武士杀了自己 。
明明是受害者 , 却不得不把自己包装成贞洁烈妇 。
因为只有这样 , 才能减轻自己的「罪孽」 。

这种「罪孽」感 , 在今天仍然存在 。
性不可说 , 更不可做 , 肮脏且污秽 。
少女们在「无性」的免疫环境中长大 。
完全接受了社会教给她们的羞耻感 , 且真诚地实践着 。

电影《不能说的游戏》中 , 奥黛特渐渐长大 。
但由于小时候不堪的经历 , 她的性格极度扭曲 。
酗酒、嗑药 , 刻意放纵自己 。
性伴侣换了许多个 , 却始终无法建立亲密关系 。
因为她觉得 , 自己根本配不上喜欢的人 。
「我不会告诉他我小时候被性侵的遭遇 , 他肯定会被吓跑」
像奥黛特这样 , 在性侵后逐渐走向自我厌恶、自我毁灭的女孩并不在少数 。
她们明明作为受害者 , 却不自觉地认为是自己犯了错 , 导致自我价值感降得极低 。
继而自轻自贱 , 自我抛弃 。
此外 , 这种羞耻感也来源于「完美受害者」的舆论要求 。
性暴力研究者Inés Hercovich , 在一场TED演讲中曾经这样说:
在性侵案件中 , 受害者常常不得不「自证清白」 。
最完美的受害者图像 , 最好是这样的——
一个衣着与行为都很保守的女性 , 不幸遭遇陌生人暴力强奸 。

如果她们一旦有「道德」或「行为」上的瑕疵 , 就会被完全否定 。
「她怎么能在晚上让男人载她回家?
为什么她不向路人求救?
为什么她不在事情糟糕时赶紧下车?」
最后只会以一个答案收场:她自找的 。
对受害者来说 , 这种怀疑 , 甚至比性侵本身还要糟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