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站得高望得远的诗句?形容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诗句

1.形容站得高,看得远的诗句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首绝句,是王安石早看在浙江做地方官时的作品 。
前两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 。
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 。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 。
诗人还讲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 。请想想飞来峰那耸云天的气势吧! 宝塔虽高,却不是高不可上 。
转眼间,诗人已登上塔顶,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游荡的云片再也挡不住视线了!“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一寻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在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
杜甫《望岳》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2.写站得高看得远的诗句
古代描写站得高看得远的著名诗句有“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等 。
(一)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 。诗曰:“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咏泰山的作品,全诗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空间由远而近,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凝望,尾联俯望泰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而且体现了诗人登高望远的心胸气魄,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
(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其中,前两句写所见 。“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 。后两句写所想 。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 。其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
(三)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诗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是诗人借登飞来峰咏物抒怀的一首作品 。诗开篇,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则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 。诗的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直意为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站得最高,实际上这两句诗富含更加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
3.表达“站得高,看得远”的诗句有哪些
1、《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形容站得高望得远的诗句?形容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诗句】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
2、《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