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洗手、反复擦写、爱捡垃圾……这些行为可能是强迫症( 二 )


孟凡超说,现在社会上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已经非常重视,也不避讳谈论心理问题,这是可喜的变化 。青少年的个性特征,可塑性很强,家长更要在平时生活中留心观察 。
援助
让孩子感受被关心认可
不管是在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工作的李媛媛,还是在安定医院工作的孟凡超,谈到青少年强迫症问题时,都反复强调家长的重要性 。
孟凡超说,强迫症产生有很多原因,其中有遗传原因,表现出较高的家族倾向和遗传风险,比如小强的父亲就曾患有强迫症 。同时,也有环境原因,比如在怀孕早期暴露于酒精或者母亲妊娠期精神压力大、体重超标 。
而在非遗传因素中,最重要的,可能就要属家庭因素了 。通常,患有强迫症的青少年,他们的家长都表现出过于严厉、期望过高、过于追求完美 。甚至,家长也有亚临床强迫症,或者强迫人格特质 。
李媛媛遇到的小斌,就是类似的情况 。小斌的父亲长期在外工作,很少陪伴孩子,短暂回家的时候,却对小斌要求极为严格;小斌的母亲,平时对孩子的管教同样非常苛刻 。父母两人对小斌的期待都很高,而且力求完美 。
【反复洗手、反复擦写、爱捡垃圾……这些行为可能是强迫症】“小斌一旦觉得自己有些事做不到,就会很紧张,害怕让父母失望 。”李媛媛说,这种紧张情绪积累下来形成压力,小斌为了缓解自己的压力,就不得不启动自身的防御机制,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不停地洗手 。“我问过他,他知道反复洗、手肿了、会疼,但是他说,洗手能让他放松 。”
在社区日常工作中,李媛媛经常发现,家长缺乏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是只沟通就行,还要注意沟通的方式 。现在总有家长说,工作太忙,没时间陪孩子说话 。其实哪怕是送上学路上这十分钟,抓住机会,去跟孩子聊一聊他的事情,能让他感受到你在关心他,这就已经很有效了 。所以,陪伴不在于时长,而在于效果,孩子是否能够感受到被关心、被认可 。”
孟凡超告诉采访人员,如果孩子确诊强迫症 。治疗一般分为三种: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在临床上,家长最能接受的,是心理治疗 。而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家长要起到关键的协同治疗作用 。
孩子已经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强迫症状,但是他害怕、自责、不敢面对家长 。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去帮助孩子,帮他减轻自罪感 。青少年敏感、害羞,如果家庭环境过于严厉、缺乏温暖,会诱发青少年心理疾病 。“心理治疗师都希望家长能配合到心理治疗中来,改变教育方式、沟通方式 。”
孟凡超强调,家长在治疗过程中,也不能期望症状马上消失 。而是帮助孩子建立起良性循环,强迫症状能循序渐进,一点点下降,“让孩子知道少做或者不做(强迫行为),也没什么可怕的 。”
李媛媛认为,家庭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基石 。人不断长大,进入学校、进入社会,会有更多因素影响心理健康 。而在儿童青少年阶段,家庭对其影响最大 。如果能给孩子建立一个优秀的家庭支持系统,让他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孩子有安全感和自信,那他无论出现什么问题,都有家庭的支持做底线,而不会慌、不会走极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