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转行的互联网大厂人,都去哪了?( 二 )


失业一段日子后,那些能叫上名字的教培机构的HC日益缩减,发展态势也不尽明朗,鲸鱼去了一家线下的小型教培机构,“但是非常不正规,也压榨员工,老板给我的感觉也非常不好” 。那一刻,她才决定“转换赛道” 。
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做好了转行的打算 。脉脉《报告》显示,在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经历了被动离职后,有41.5%的职场人选择换行 。
当然,也有23.5%的人选择考公考编 。在行业遭遇重大变化后,这些年轻人迸发的第一个念头还是——拿个铁饭碗,走进宇宙的尽头 。
毕竟转行,可没有听起来这么容易 。
下定决心转行,比下定决心裸辞还难
“转行”这一念头在工作七年的建筑行业从业者郭七七的脑海里盘旋了一年多,始终没落地 。犹豫的点有很多,郭七七说,“因为这个行业不管怎么差,总有人站在这个行业里面,拿着一个比较好的薪水、地位、成就 。你走出这个行业,首先可就要承认你是一个失败者,你不想跟这些人竞争 。”
还有就是舍不得在这一行所积累的 。毕业于建筑学专业的郭七七,从本科起,就进入了建筑领域 。“时间也花出去了,留学的钱也花出去了”,她也会对之前所有的累积付诸一炬而可惜 。

决定转行的互联网大厂人,都去哪了?

文章插图
决定转行后,郭七七在思考自己的转行方向
一位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也对此深有同感 。想到自己用了四年的时间,在为“高考填志愿时犯下的错误买单”,他只觉得白白浪费了自己美好的大学时光 。
大二时,看到身边学长学姐的出路大部分都是工地,这位土木人就萌生了转行的想法 。可想到自己为专业知识与一门一门的考试所付出的时间与精力,以及家人再三地劝说,他又陷入了两难,“我要是转行,我学的东西不白瞎了?再坚持坚持,说不定毕业后能找个好工作呢?”
下定决心转行,对于年轻人来说,比下定决心裸辞还难 。“转行确实不是像跳槽那样决策成本比较低,因为转行你确实要去舍弃一些东西,然后去迎接新的变化 。”顾魏总结道 。
而这种新的变化,充满着未知与不确定性,就好像和自己的未来签订了一份对赌协议,不知道自己是否选对了行业,甚至是否选对了公司的你 。
哪怕是在2016年已经有过一次从营销岗转到对外汉语教师的经历,小七再次决定转行时,也难以避免这种焦虑,“最大困难就是不太知道转行能不能找到机会,也不知道之后能赚多少 。”
“隔行如隔山”这句话似乎也在每一位决定转行的年轻人身上得到了印证 。
互联网从业5年的郝多一,从基层员工做到短视频项目组的管理,他把互联网思维植根于自己的内心深处 。却也导致他在迈进自己的新领域——虚拟偶像行业时,“会拿自己之前的那一套方法,还觉得自己很牛逼,但说实话,它并不适用 。”
听起来,转行这条路似乎给年轻人设立了层层关卡 。但这真的可以称之为阻碍吗?
“我们总会把我们认为的算计的东西当作是沉没成本,其实它根本就不叫成本 。” 几周前,在后浪观察室的直播间里,转行经验颇为丰富的斜杠青年蒸包包的分享或许可以解答这一问题 。
“比如你算的是我已经寒窗苦读了几十年,学了这个专业,我不干这个是不是亏了?这东西亏什么,你现在都没进社会,你亏啥?有的人会觉得我妈给我花了这么多学费,我现在赚不回本,是不是亏了?但如果你都不试一试你现在想做的东西,你都不知道能不能赚回本 。”
蒸包包觉得年轻人完全不需要在沉没成本上有所纠结,“我们无非要考虑的是,你如果现在裸辞了,你现金能不能支撑 。”
所以郭七七,在受够了工作对她的打击和消耗后,决定转行的那一刻,就开始计算手里的钱足够支撑自己生活多久 。直到去年年底拿到年终奖,手里的钱足够自己2022年的所有开支,郭七七有了转行的底气,“这一年就算不找工作,我就休息,也没什么担忧 。”
最终,她给自己这一年的规划是,如果做自媒体有好的机会就冲一下,没有的话就躺着 。
同样的,作为喜欢打谨慎牌的玩家小七,哪怕下定决心转行,也没有选择直接辞职,她不敢在脱产的状态下想方向、学东西,“得是想好了,有把握了再去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