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岳阳楼的诗?关于岳阳楼的古诗( 二 )


“济” , 渡的意思 。“楫” , 船上的桨 , 这里也是借指船 。
“端居” , 闲居;“圣明” , 圣明之时 , 这里指太平时代 。最后两句 , 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 , 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 。
古代俗语说 , “临河而羡鱼 , 不如归家织网 。”诗人借了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 , 只怕没有人引荐 , 所以这里说“徒有” 。
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这是一首干谒诗 。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 , 孟浩然西游长安 , 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 , 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 , 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分 , 才写得那样委婉 , 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秋水盛涨 , 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 , 和岸上几乎平接 。
远远望去 , 水天一色 , 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 。开头两句 , 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 , 汪洋浩阔 , 与天相接 , 润泽着千花万树 , 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
三、四句实写湖 。“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 , 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 , 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 , 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 , 郁郁苍苍 。
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 , 衬托湖的澎湃动荡 , 也极为有力 。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 , 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 , 变得异常渺小了 。
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 , 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 。
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大 , 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 , 转入抒情 。
“欲济无舟楫” , 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 , 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 , 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 , 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 , 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 。“端居耻圣明” , 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 , 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 , 要出来做一番事业 。
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 , 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 , 可是并非本愿 , 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 , 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 , 向张丞相发出呼吁 。
“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 , 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 。这最后两句 , 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 , 您能出来主持国政 , 我是十分钦佩的 , 不过我是在野之身 , 不能追随左右 , 替你效力 , 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 。
这几句话 ,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 , 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 , 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 , 因此不大露出痕迹 , 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作为干谒诗 , 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 , 称颂对方要有分寸 , 不失身分 。
措辞要不卑不亢 , 不露寒乞相 , 才是第一等文字 。这首诗委婉含蓄 , 不落俗套 , 艺术上自有特色《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 今上岳阳楼 。
吴楚东南坼 ,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 老病有孤舟 。
戎马关山北 , 凭轩涕泗流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 , 川迥洞庭开 。
雁引愁心去 , 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 , 天上接行杯 。
醉后凉风起 , 吹人舞袖回 。
4.有关岳阳楼的诗句
昔闻洞庭水 , 今上岳阳楼 。(杜甫)
楼观岳阳尽 , 川迥洞庭开 。(李白)
洞庭秋月生湖心 , 层波万顷如熔金 。(刘禹锡)
岳阳楼上日衔窗 , 影到深潭赤玉幢 。(元稹)
欲为平生一散愁 , 洞庭湖上岳阳楼 。(李商隐)
南登岳阳楼 , 北眺长安道 。不见升平里 , 千山树如草 。(曹邺 )
远色岳阳楼 , 湘帆数片愁 (张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