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者的故事?大学生校园创业故事

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故事
大学生创业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但能成功的还是少数 。下面励志故事网的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有关三个清华毕业生的创业故事,欢迎阅读 。
外卖库:三个清华毕业生的创业故事
三年前,三个创业的年轻人加班很晚,突然想吃外卖,在网上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满意的外卖信息,他们灵机一动:“为什么我们不自己做一个呢?”
这个“灵机一动”变成了现在的“外卖库”,一个搜罗外卖信息的网站,最近还推出了外卖库APP 。到目前为止,外卖库收录了北京外卖近8000家,提供了外卖菜单、电话、地址等详细信息,让想吃外卖的人随时随地都能下单 。
这三个年轻人就是外卖库的创始团队:孟超、赵珏映和罗晟,现在分别担任外卖库的CEO兼总裁、市场副总裁和产品副总裁 。

大学生创业者的故事?大学生校园创业故事

文章插图
一起做点什么
【大学生创业者的故事?大学生校园创业故事】外卖库的创始团队颇为惹眼,他们三个都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孟超是2010清华土木工程系的硕士毕业生,赵珏映是2010年生物系的本科毕业生,罗晟则是2013年机械系的硕士毕业生 。
三个不同年龄、来自不同院系的年轻人结缘于清华大学对外交流协会(简称ASIC),孟超正是ASIC的创始人及首任会长,而赵珏映是ASIC的首批会员及第二任会长,罗晟也曾在ASIC担任部长 。
作为创始人的孟超,将这个学生团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点一点建立起来 。在他的带领下,ASIC进行过外事接待(比如丹麦首相及惠普总裁)、组织过境外交流访问 。在共同的工作中,孟超与赵珏映、罗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既然大家做事这么合拍,以后是不是可以一起做点什么?”孟超这样提议 。
于是,“一起做点什么”的想法为他们后来的创业埋下了种子,这个种子在2013年开始生根发芽 。
到底做什么项目, 一开始目标并不明晰 。当时他们三个人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比利时,一个在香港,虽然有各自的工作要忙,每周还是会抽出时间开两次电话会议,“我们列了好多种可以做的事情,逐个讨论分析 。”这样讨论了半年之后,他们辞掉了原先的工作在北京相聚并开始进行尝试,他们做过管理咨询、做过旅游项目、做过设计、贸易 。直到2014年那个想吃外卖的夜晚 。
创业过程是一种收获
孟超2010年毕业后直接留在了清华大学基建部工作 。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份又稳定又体面的工作,但是孟超做得并不是特别开心 。“读书的时候比较活跃,在事业单位的体系里不太习惯 。”孟超回忆说,于是他下定决心,到13年三年合同期满,他便辞职创业 。
但是这个决定遭到了孟超父母的反对 。“我父母认为,你现在有车有房有家庭,你还要什么呢?我的观点刚好相反,我现在有车有房有家庭,我还怕什么呢?”为了说服父母,孟超做了将近半年的思想工作 。
赵珏映则原先在宝洁香港区客户生意发展部任大客户经理,罗晟曾在IBM做大客户销售,为了创业,都辞掉了高薪的工作 。
对于创业,孟超说:“创业当然有风险,但是最差的结果无非就是创业失败、公司关门、资产赔光,但是至少我很努力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了 。人生是一种体验,创业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创业是很苦,但是好多事情你不做你永远不知道,我还年轻,安稳的时间有的是,而创业,错过了这个时机可能就永远错过了 。”
  • 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故事
  • 沃伦·巴菲特励志创业故事
  • 华为老总任正非的创业故事
  • 刘强东和京东的故事,京东的未来和刘强东的新角色
  • 边做农庄边带娃,一位辣妈的亲子休闲农庄
  • 三个毛头小伙白手起家的故事,2年净赚200万
  • 希尔顿酒店帝国创业初期的故事:寻找生长金子的缝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