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和伟|我敢断言,于和伟、王劲松这部抗战电影,上映后必定是“王炸”( 五 )


衡阳一战 , 让日本人迷惑了半个世纪 , 1994年 , 参加过衡阳会战的日本老兵在访问中国时 , 曾问过方先觉的部下:“衡阳的张家山、五桂岭那些高地为什么那么难攻?”
第10军的老兵们微微一笑:“你们去问问方先觉将军吧!”
历史已然过去 , 而《援军明日到达》则是要把镌刻在石碑上的历史 , 补充得更加完整和丰富——有这么一群人 , 他们被炮火侵袭、被毒气攻击、被十倍于自己的敌人围困 , 孤立无援 , 却一寸也没挪动过 , 因为一寸山河 , 一寸血 。
方先觉那句“此电恐为最后一电”是如此响彻云霄 , 长眠在衡阳的第十军将士听得见 , 78年后的我们 , 同样也听得见 。
历史会记住这些英雄 , 铭记他们的无畏与光荣 。

对于一部战争片来说 , 所有的牺牲、壮举、奇迹 , 都不能只是起起高调 。 它必须以逼真而震撼的历史现场 , 作为人物精神的背景板 。
观众是否能被打动 , 还是要看 , 电影能否呈现出故事中 , 种种惊心动魄的时刻 。
以及电影如何挖掘出 , 国人共通的记忆与情感 。
有些人 , 永远留在了1944年的衡阳城 。
但历史的更替 , 不是忘记过往 。
衡阳保卫战展现的是一种民族精神 , 是为中华民族尊严而战的精神 。
将军百战死 , 壮士十年归 , 烈士为国捐躯 , 也化作无言春泥 , 转化 , 新生 , 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
把故事讲好 。 把镜头聚焦在他们身上 。

让观众记住一张张鲜活、可爱的面孔 , 看到一群忠勇义士如何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 , 那就是影片最大的胜利 。
衡阳保卫战 , 援军终未到达 , 但此战一年后日本宣布投降 , 而中华民族 , 延绵不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