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9项注意 夏季如何养生


夏季养生9项注意 夏季如何养生

文章插图
夏季如何养生(夏季养生9大注意事项)
一年四季中 , 夏季是阳气盛期 , 气候炎热 , 生机勃勃 。对于人来说 , 这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 。人体的阳是向外的 , 阴是藏着的 , 所以气血的循环在体表也相应的旺盛活跃 。为了适应炎热的气候 , 皮肤毛孔张开 , 汗液排出 。通过出汗 , 调节体温以适应炎热的气候 。
夏是指农历六月至六月的第四个月 , 即从长夏之日至立秋之日 。其间包括长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 。
《黄帝内经》在描述夏季节气特点时写道:“夏三之月 , 此谓香秀 , 天地之间气 , 万物繁茂” , 意思是说 , 在夏季的三个月里 , 阳光灿烂 , 热气腾腾 , 天地之间气上下交叉 , 各种植物大都开花结果 , 是万物繁盛美丽的季节 。
一年四季中 , 夏季是阳气最高的季节 , 气候炎热 , 生机勃勃 。对于人来说 , 这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 。
在谈到夏季如何养生时 , 王岐山在徐莉袁剑指出:“夏季要防暑 , 夏季要纳凉 , 长夏要保湿” 。这里明确指出了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盛夏防暑;长夏防湿邪;同时要注意保护人体的阳气 , 防止人体的阳气过于贪食夏季 , 从而伤害人体的阳气 。也就是说 , 即使在炎热的夏天 , 我们仍然要注意保护身体的阳气 。
暑是夏季的主气 , 由热之气转化而成 , 只发生在夏季 。中医认为暑热属阳邪 , 性升散 , 容易耗气伤津 。这是它的病理特征 。暑热侵袭人体 , 出汗是常事 。出汗过多导致津液减少 , 是津液受伤的关键 。津液受伤时 , 出现口渴引饮、口唇干燥、大便干燥、小便黄、心烦、发紧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 , 如果放任不管 , 津液的损伤会进一步发展 , 超过生理代偿的极限 , 必然会失去活力 。这时就会出现疲劳、气短、懒言等一系列症状 。可能发生 , 甚至你会突然晕倒 , 失去知觉 , 导致死亡 。由此看来 , 夏季防暑不能想当然 。
作为长夏的主要气体 , 我国很多地方高温多雨 , 尤其是南方 。人们所说的湿病在这个季节更常见 。这个季节空空气中的湿度最高 , 最多的情况是因为外伤暴露 , 出汗 , 淋雨 , 或者生活在潮湿的地方 , 甚至感觉潮湿 。
根据中医 , 潮湿是一种阴邪 , 会伤害阳气 。因其重浊粘稠 , 易威慑信息资源网络 , 多病缠绵难愈 , 是湿邪的病理特征 。不仅如此 , 湿邪还伤害脾阳 , 因为脾喜燥而恶湿 。一旦脾阳受到湿邪的抑制 , 就会导致脾气的异常运行和气机不畅 。临床上可见腹胀、食欲不振、便溏、四肢不温 。尤其是脾气盛衰后 , 水液会与之相随 , 常形成水肿 , 现为卧蚕状 。
中医也认为湿重浊重 , 所以出现体重、倦怠、头重等症状 。常发生在外感湿邪之后 。由于湿邪黏稠 , 病变往往难愈 。若侵及皮骨 , 常沉重酸涩 , 固于一处 , 故称“痹” 。一般来说 , 湿邪是一种病程较长的疾病 , 如湿热病 , 往往有油入表等临床特征 。风湿夹杂风湿 , 侵入皮肤 , 关节形成的风湿痹证常反复发作 。内科疾病的病理产物往往是肮脏不洁的 , 如皮损渗出液、湿热带分泌物 , 粘稠腥臭 。所以人们常把湿称为“有形之邪” , 其性质是污秽的 。
因为湿的形成往往与地面湿气的蒸化有关 , 所以损伤大多是从下部开始的 。临床症状如下肢溃疡、湿性脚气、白带多与湿有关 。
湿度在现代科学中用湿度来表示 , 是指空气体中的水分含量和一个物体的潮湿程度 。空空气的湿度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 对人体有直接影响 。一般来说 , 人体适宜的湿度是40% ~ 60% 。当温度高于25℃时 , 相对湿度宜为30% 。秋天 , 天气凉爽 , 湿度适中 , 人的精神倍增;夏天的三伏天 , 由于高温低压高湿 , 人体汗液不易排出 , 出汗后也不易被蒸发 , 使人烦躁、疲倦、食欲不振 , 容易发生肠胃炎、痢疾等 。如果湿度过低 , 可使上呼吸道黏膜的水分大量流失 , 从而降低抵抗力 , 容易引起感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