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是怎么画成的 清明上河图是如何绘成的


清明上河图是怎么画成的 清明上河图是如何绘成的

文章插图

即使以21世纪的眼光来看 , 宋代的城市生活中也到处弥漫着娱戏享乐之风 。
如果有一件事物最能够将宋朝城市与中国古代其他任何时候的城市一目了然地区分开来的话 , 大概非“勾栏瓦舍”莫属 。这些昼夜喧闹不息的所在不但遍布东京、临安、苏州、成都这样的大都市 , 就连普通的州县城、甚至某些比较大的市镇上也都有 。
“勾栏” , 也叫“勾肆” , 亦有称“叫棚”、“邀棚”、“游棚”的 , 是指市井中固定的演出场所 , 差不多就是今天的剧院、游乐场 。勾栏的内部结构也像现在的剧场一样 , 最显眼处设有一个舞台 , 舞台下是观众区 , 通常有坐席 。大多数勾栏场地不是很大 , 因为那时没有很好的音响条件 , 当然更没有扩音设备 , 观众也没有望远镜 。但也有少数勾栏 , 比如东京“中瓦子”的“莲花棚”、“牡丹棚” , “里瓦子”的“夜叉棚”、“象棚”就可容纳上千观众 , 堪称大剧场 。
“瓦舍” , 也叫“瓦肆”、“瓦市”、“瓦子” , 就是综合性的娱乐兼商业中心 。它有点类似于今天城市里的shopping-mall , 但又不尽相同 。通常瓦舍中有酒楼、卖吃食的、药铺等商店 , 也有理发、纸画、卜卦、之类服务 , 但瓦舍的主角一定是勾栏 。所以 , 很多时候人们会把二者连在一起 , 称为“勾栏瓦舍”、“勾栏瓦肆”或“瓦子勾栏”等等 。
也就是说 , 这主要是演出和游乐场所 , 其他商业服务都是为它配套而设 。从这点上说 , 它又有一点像现在的迪士尼、乐高、环球之类的游乐场 , 但内容更为丰富 。因为大城市里的一个寻常的瓦舍通常有好几座、甚至十几座勾栏 。而东京的“桑家瓦子”、“中瓦子”和“里瓦子”加起来共有50多座勾栏 , 临安的“北瓦子”也有13座勾栏 。这些勾栏瓦舍里每天不停演出的项目有歌唱、舞蹈、口技、傀儡戏、皮影戏、说书、“说浑话”(常常含有针砭社会、讽刺现实内容的幽默段子 , 有人认为它是相声的萌芽)、马戏、气功、杂技、魔术等 , 但凡你想得到的演艺类型几乎无所不包 。据《武林旧事》载 , 南宋后期临安城里的这类大众娱乐表演共有51种“技艺” , 假如对照今天的艺术门类 , 大体上可分为歌舞、说唱、戏剧、杂耍几大类 。
如此繁荣的演艺市场自然而然催生了一大批受人追捧的明星、艺人和伎师 。北宋东京城里有名有姓的舞蹈明星便有张真奴、陈奴哥、俎姐哥、李伴奴、双奴等等 , 南宋临安的演出市场更是高手如林、名家辈出 。理宗年间 , 临安家喻户晓的“一线歌星”就有36名 , 而51项技艺中的出众明星加起来有478名 。有些歌舞演出需要多人合作 , 当时最大的乐伎队伍人数已有超过百人的!直到600多年后的19世纪末 , 欧洲才第一次诞生如此庞大规模的交响乐队 。
宋代的勾栏经营者也像当今的演出业经理人一样 , 十分重视宣传营销 。勾栏门口都贴了“招子” , 勾栏内外悬挂、张贴着“旗牌”、“纸榜”、“帐额”、“靠背”等 。它们其实就是各种形式的宣传广告 , 上面会写明演出的节目单、时间以及主要艺人的名号 。
随着勾栏瓦肆中演出戏目的不断发展和升级 , 许多技艺相互交融渗透 , 渐渐孕育出更为复杂高级的艺术门类 。例如 , 舞蹈中开始出现故事情节 , 并配以音乐、诗词 , 乃至对白、插科打诨 , 便形成了元代戏剧的前身 。
我们今天依然可以想象 , 有多少落魄书生为了生计 , 终日混迹于宋代城市的勾栏瓦肆 , 为那些演出剧目撰写台词和歌词 。而在这些各色人等的共同参与下 , 中国历史上最初的商业性大众通俗文艺开始萌芽和兴起 。
研究文学史的人经常会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最早独立发明文字的文明 , 戏剧的出现比古希腊、印度等其他古老文明竟然足足晚了一千多年?而且中国始终没有诞生过希腊悲剧、但丁和莎士比亚那样富有冲突和张力的严肃戏剧文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