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是怎么画成的 清明上河图是如何绘成的( 五 )


宋代发生的一件对后世中国人影响巨大、但又最不常被提及的事 , 是人们日常由“席地而坐”“席地而睡”转而使用桌、椅、凳、床等“现代家具” 。
有稽可考 , 椅子是从五代时开始出现的 , 其源头或许是从西方或中东传入中原的 。大致也就是公元十世纪前半叶那五、六十年里 , 桌、椅、凳、杌(兀)子(方凳)、床(有腿的)等“高起高坐”的新起居习惯逐渐取代延续数千年的“席地而坐”和“席地而睡” 。不过这是有一个过程的 , 这一重大变化首先发生在民间 , 历时200年才被上层精英完全接受 。至少 , 直到宋仁宗时 , 仍未有皇帝在正式场合使用椅子、凳子的任何记载 , 虽然那时它们在民间可能已经使用了一个世纪之久 。又过了半个世纪 , 到了北宋晚期 , 君臣百姓都已普遍使用椅子、凳子和桌子 。宋徽宗出行时也已改用椅子 , 称为“金交椅”(金饰或涂金) 。而在徽宗时期绘成的《清明上河图》中 , 店铺内的桌子、椅子和凳子历历在目 。只是在一些比较庄严的“国宴”上 , 还有一部分人是“就地坐”的 , 说明“席地而坐”的千年传统在那时仍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但到了南宋 , 皇帝设宴时 , 已经见不到再有人席地而坐 。
不夸张地说 , 现代中国人每天的日子是怎么过的 , 其中最基础的部分是在宋代确定下来的 。而在宋代之前 , 可是截然不同的 。严复在《与熊纯如书》中写道:“古人好读前四史’ , 亦以其文字耳 。若研究人心政俗 , 则赵宋一代最宜究心 。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 , 为善为恶 , 姑不具论 , 而为宋人所造就 , 什九可断言也 。”
我们甚至还可以再加上一句:宋人所造就者 , 后世已十失其五也!
深受历史进步论熏陶的现代读者或许不会同意这个观点 , 我可以再举两个生活习俗方面的细节例子 , 让大家近观宋朝——
火葬 , 是当代中国殡葬的一项基本制度 。但作为一种自主的选择 , 火葬其实在宋朝一度相当流行 。北宋时 , 河东地区就很多人选择火葬;到南宋时 , 东南地区也流行火葬 。这种风俗的初衷当然主要不是为了节省耕地 , 我个人判断 , 它应该是受沙门僧人火化习俗的影响 。唐宋以后 , 从印度引进的佛教已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 , 对人们生活各方面都造成了深远影响 。只是宋代以后 , 火葬这种习俗在民间又渐渐息迹 。
地图 , 特别是旅行地图 , 是现代人高度依赖的 。人们都知道 , 古代官道上每隔一段路都会有驿站 。南宋官道驿站的店铺里 , 大多有一种《朝京里程图》出售 , 时人也称它“地经” 。可以说它同现在的全国旅行导游图并没有什么根本区别——以临安为中心 , 将南宋境内各地通往临安的道路和里程 , 以及可供歇脚的旅店、凉亭的位置 , 标识得一目了然 。与数百年后出于政治需要、举朝廷之力勘绘、随后便束之高阁的《皇舆全览图》之类相比 , 这种“里程图”完全产自民间 , 为的全是满足市场需求 。(未完待续)
【清明上河图是怎么画成的 清明上河图是如何绘成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