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有多残暴?康熙知道清朝灭亡( 二 )


康熙皇帝的勤奋,到了晚年亦是如此 。
为了能够准确、快捷地了解时下国家之状况,开创了“密折”制度,官员将了解的情况直接密奏给皇帝,省去内政大臣审议环节 。这样做固然有利于皇帝拿到第一手资料,但这无疑增加了皇帝的工作量 。

康熙有多残暴?康熙知道清朝灭亡

文章插图
▲晚年康熙
史料记载,康熙皇帝晚年由于中风,右手几乎不能写字,即便如此,康熙皇帝还要坚持用左手批阅密折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位花甲老人,在昏暗的烛光下,独自用左手批阅奏折的情形,怎能不为之动容 。
这些仅仅是康熙皇帝勤政的缩影 。
除此之外,康熙皇帝无论工作量有多大,都要坚持做到每日读书 。康熙皇帝在小的时候,在祖母之教诲下,养成了早晚读书的好习惯,穷其一生从不间断 。这也给我们当代人树立了榜样,读书只有愿不愿意,绝非有无时间之由 。
3. 改革
无论用人还是勤政,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于发展经济 。
国家的发展最终是要国富民强,经济建设是每一位好皇帝必然要为之之大事 。当然中国封建制度本身就是落后的,重农抑商等“国本”就不利于经济发展,这是历史的局限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建设只能因循守旧,无改革可言 。
康熙有多残暴?康熙知道清朝灭亡

文章插图
▲鳌拜(?—1669年,满语:Oboi),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
在推翻鳌拜之后,康熙皇帝立即下诏书停止圈地、修订逃人法、制止投充,从根本上清除了清初遗留之弊政 。同时将前朝藩王土地分给人民,使人民真正休养生息,这对国家经济发展以及改变民生问题起到了非常积极之作用 。再加之后来了,地丁合一,治理漕运等有为之举,对于国之发展、民之生息实乃更上一层楼 。唐德刚先生在其著作《晚清七十年》中总结到: 若论政府对人民的剥削,清朝实在是最少的啊 。这一切都与康熙皇帝执政时期制定的发展民生制度是分不开的 。
以上仅仅是康熙皇帝执政成功要因之缩影 。这三点看似容易,但是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们,能同时为之且为之极致者,属实鲜有 。其实,三点能为之一二者,便不能够称之为“昏”,例如康熙皇帝四世孙道光皇帝,他仅能为之极致的只有勤政,所以尽管道光皇帝才智平庸,但是绝不可将其与昏君划等号 。
康熙有多残暴?康熙知道清朝灭亡

文章插图
▲大清版图
中国封建帝王基本上是终身制的,仅有少数帝王会主动禅位且甘心放弃权力,这样的制度很容易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当执政者步入老龄之后,当年轻时代的激情、干劲和奋进不复存在时,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类弊端的显现,国家整体状况便急转而下,唐太宗如此,圣祖康熙皇帝如此,他的孙子高宗乾隆皇帝更是如此 。
康熙皇帝晚年,更准确一点说康熙五十年前后开始,康熙皇帝明显精神状态大不如前,当年的英明神武、气憾云霄已一去不返 。这时康熙皇帝执政理念开始大转变,他开始崇尚无为之治,对待一些“小来小去”的不法官员也不在“斤斤计较”,这样一来官场腐败之风立刻抬头 。康熙皇帝亲自承认: 只要官员能够不玩忽职守,不欺压百姓,为了贴补家用或养家糊口,官员们有点额外收入可以不必追究 。
腐败的口子一旦撕开,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曼延整个官场,那些官员不会在意皇帝法外开恩的良苦用心,他们只会利用权利,钻法律的空子,来满足自己的贪腐之欲 。他们简直如恶蛆一般无孔不入,无缝不钻,寡廉鲜耻地成为国家之蛀虫 。
可以说,腐败康熙后期执政最大之弊端之一 。
康熙有多残暴?康熙知道清朝灭亡

文章插图
▲康熙的众皇子
另外一个给国家政体带来极大影响的大事情就是“九子夺嫡”,被后人公认为史上最惊心动魄的皇位争夺战 。这场皇位争夺战,让原本被遏制的朋党之争再次抬头,更让刚刚稳固的政权,又变得阴霾重重 。
在封建王朝,立嫡乃国之根本,康熙皇帝为了“接班人”的事情被折磨的焦头烂额,导致无暇顾及国家日常政务,任由一些不法之徒恣意妄为,官场风气再度程颓废之势 。再加之,皇子之间为夺储为,大力培植党羽,而党派之间又勾心斗角,甚至相互倾轧 。这段时期,朋党之争可谓猖獗,这样一来国家政体吏治一片混乱,国家发展成“回流”之势乃是必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