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禅让?宋高宗禅让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宋真宗要封禅的原因是什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
封禅是指古代帝王在泰山或其他山岳举行祭拜天地仪式的活动 。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写道:“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 。”仅逢盛世而行的封禅大典,就成了旷古罕行的一种礼仪,因此充满了神秘性 。
从秦始皇到宋真宗,每一次封禅都是帝王、将相、吏卒从各自的需要出发,彼此相互妥协、合作,最终促成了封禅大典的举行 。封禅过程中的每一种礼仪都是经过统治者深思熟虑而制定的,既要彰显天地神灵的威严,也要向世人宣传在自己统治期间的盛世繁华,以昭告天下 。
为什么宋真宗要去封禅?
第一、 渴望太平

宋高宗禅让?宋高宗禅让

文章插图
宋朝从伦理崩溃的五代十国脱胎而来,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政权更替频繁 。中原的每一个政权都建立在兵强马壮的基础上,社会伦理道德丧失,武力成为一切活动的准则 。五代十国的经验教训时刻提醒宋朝君主要充分注意“内患”,因此宋太祖、太宗即位后,始终致力于消除割据、叛乱因素,力图稳定政权 。这样,宋朝就形成了“守内虚外”的军事格局 。
宋朝外部少数民族的情况,较之汉唐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辽、西夏等少数民族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进入比较先进的社会形态,积蓄了较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是宋朝所能轻易征服的了 。尤其是经过中原五代的争战,辽国趁机得到了幽云十六州,从而中原门户大开,辽、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不断侵扰中原地区,劫掠人口、财物,给北宋带来重大的忧患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宋初的几代君主由建国初揖让开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渐渐演变为“企见太平”的厌战心态,进而发展为宋真宗时期“寅恭奉天”,以求接受现状、统一认识 。
宋真宗与宋太祖、宋太宗相比,其心胸、见识又略逊一筹,赵光义除去弟弟赵廷美及侄子赵德昭、赵德芳后,首选长子楚王元佐为皇位继承人,元佐发狂失常后,再立次子元僖,不久元僖暴死,三子元侃才被立为太子,是为宋真宗 。
至道三年(997)三月,赵光义在高梁河战役中所受箭伤复发,不久不治身亡 。此时,宫廷内又有拥护楚王元佐的派别出现,不过他们的谋划没有成功 。宋真宗即位后,在宰相吕端的辅佐下,迅速惩治了这批宫廷变故的发动者,稳定了政局 。
即位后,虽然迅速稳定了朝廷内部政局,但是边防依然硝烟不断 。太祖时期,始终避免与辽国的真正对敌,双方建立了正式的使节往来,边疆虽偶有摩擦,并没有大的战事 。太宗时期,他意欲乘收复北汉之际,一举攻占辽燕京,受到重创 。辽国后来实施的报复性进攻,也受到宋的顽强抵抗,没有收到意想的效果 。双方进行多次攻伐后,都认识到目前没有力量消灭对方,只有退兵休养生息,等待时机 。宋真宗即位后的第一年,咸平元年(998),辽国认为应该趁宋朝政权不稳的时机对宋开始新一轮的进攻 。
宋高宗禅让?宋高宗禅让

文章插图
咸平二年(999)九月初,辽圣宗下诏攻宋,萧太后亲自督战,宋军顽强抵抗,辽军虽胜多败少,但伤亡也十分惨重 。咸平四年(1001),萧太后、辽圣宗再次率军攻宋 。此次进攻,辽军出师获胜,最后受到宋军邀击,败在羊山,只能退兵回辽 。咸平六年(1003)四月,辽军再次攻宋,宋军迎战于望都(今河北望都),宋军大败,伤亡惨重 。宋廷君臣经过商议,迅速调整了北部边防 。
又于景德元年(1004)八月重新调整了中枢机构 。九月,辽圣宗、萧太后亲征,宋廷上下一片备战气氛 。经过激烈讨论,真宗决定亲征,十一月,真宗北上,宋都部署王超因怯战,甚至不敢移军前来接驾 。此时,王钦若等人怂恿真宗南逃金陵,真宗数番动摇,在寇准等人的强烈坚持下,真宗才决定继续北上 。经过激烈的战争,双方损兵折将,辽军虽气势盛大,宋军在真宗亲征的鼓舞下,也是士气大振,并终于扼住了辽军的势头,双方开始“议和” 。性情柔弱,不善兵战的真宗立即着手安排“议和”事宜 。十二月双方签订《澶渊之盟》,宋每年交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以此换来和平 。
自太宗时期始,党项首领李继迁就开始在边疆寻衅滋事,侵扰城池,劫掠粮草 。至道三年(997)正月,宋太宗下令征讨,战事尚未开始,太宗逝世,此次征讨无果而终 。同年十二月,真宗与宰臣商议决定放弃银、夏地区,默许李继迁的割据,以求边境的和平 。但是李继迁并没有因此收敛,依然不断侵扰宋境 。咸平四年,真宗派军镇抚,因决策失误,宋军频频失利 。宋朝内部也弥漫着严重的厌战情绪,王旦曾经叹说:“安得企见太平,吾人当优游燕息乎!””李继迁连年与宋征战,其士卒也死伤众多,农牧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景德元年(1004)初,李继迁伤重不治,临终嘱咐长子李德明臣服于宋 。景德二年(1005),李德明表示臣服,双方议和 。景德三年(1006)十月,宋封李德明为西平王、定难军节度使,给内地节度使俸禄,并赐银万两、绢万匹、钱二万贯、茶二万斤 。宋再次以官爵和财物换取了边境的和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