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简写?将相和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四百多个字

将相和的起因:战国时期赵国蔺相如(文将)奉命出使秦国 , 不辱使命 , 完璧归赵 , 所以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 , 使赵王免受侮辱 。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 , 赵王又封蔺相如为上卿 。
经过:自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之后 , 老将廉颇对此很是不服 , 感觉自己攻无不 , 战无不胜 , 蔺相如乃一介文弱书生 , 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 , 便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 , 而蔺相如则以国家大事为重 , 始终忍让 。
结果:廉颇终于醒悟 , 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 廉颇蔺相如和好 , 共同辅佐赵王 , 使国家太平无恙 。

将相和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简写?将相和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四百多个字

文章插图
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 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 , 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 , 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 , 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精神和时时处处以国家利益为重、能够做到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 , 同时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 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个故事生动的的刻画了蔺相如这个特殊的人物形象;“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则赞扬了廉颇(武将)的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精神 。
“ 将相和”这个故事宣扬的是:海纳百川 , 有容乃大;将相和 , 平天下 。
【将相和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简写?将相和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四百多个字】下面给大家简单讲下这三个故事
完璧归赵:赵国赵惠文王有一块非常漂亮的和氏璧宝玉 , 被势力强大的秦王知道后 , 秦王扬言要用十五座城池换赵王的那块宝玉 , 赵王得知后不知如何是好 , 便找蔺相如商量 , 最后派蔺相如带着宝玉去了秦国 , 当秦王拿到宝玉后 , 只是一味的欣赏却不提换城池的事 , 蔺相如看到情况不妙 , 便骗秦王说 , 和氏壁玉上有瑕玼 , 当蔺相如拿到宝玉后危协秦王说:如果大王要强迫我交出璧玉的话 , 我就把和氏璧玉和我自己的头 , 一起去撞柱子 , 砸个粉碎 。秦王见势连忙笑着说:“你先别生气 , 来人呀!去把地图拿过来 , 划出十五个城市给赵国 。现在你可以放心把璧玉给我了吧!”蔺相如知道秦王不安好心 , 又骗秦王说:“这块和氏璧 , 是天下人都知道的稀世珍宝 , 赵王在交给我送到秦国来之前 , 曾经香汤沐浴 , 斋戒了五天 , 所以大王在接取的时候 , 也同样应该斋戒五天 , 然后举行大礼 , 以示慎重!趁着这个时间 , 蔺相如便差人将宝玉送回了赵国 , 秦王知道后心里虽是气愤无奈 , 但也很佩服蔺相如的聪慧机智 。
从此便有了完璧归赵的说法 , 寓意用了别人的东西要完整的归还给人家 。
将相和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简写?将相和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四百多个字

文章插图
绳池之会:公元前279年(赵惠文王二十年) , 秦王想和赵国讲和 , 以便集中力量攻击楚国 , 于是派使者到赵国 , 约赵王在西河外的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境内)见面 , 互修友好 。赵王心里害怕 , 不知秦王又玩的是那一出 , 不想去 , 于是找廉颇和蔺相如商议 , 最后决定还是去好 。并且蔺相如也随着赵王一起去了 。廉颇带领大军把赵王送到边境 , 临分手 。对赵王说:“这次大王去渑池 , 路上来回的行程 , 加上会见的时间 , 估计前后不会超过三十天 。为了防止意外 , 要是过了这个日期大王还未回来 , 请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 , 以断绝秦国扣留大王要挟赵国的念头 。”赵王同意了 。
这个故事再次证明了两员大将的果敢、机智 。
将相和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简写?将相和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四百多个字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