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销员之死|《推销员之死》:压垮你的不是现实,而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二 )


为什么?就因为我有朋友 。
孩子们 , 在新英格兰 , 我可以把汽车停在随便哪条路上 , 那儿的警察就像对自己的车那样保护它 。 ”
查利忍不住戳穿他的骗局:
“人家凭什么喜欢你?银行大王摩根有朋友难道是因为仪表堂堂?
可是口袋里有钱 , 谁都喜欢他!
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
威利不愿认清查利口中的现实 , 转而把希望寄托在儿子们身上 。
他认为儿子们一定能和他一起 , 成功创立家族运动品牌“洛曼兄弟” 。
事实上 , 儿子们已过而立之年 , 连个正经工作都没有 。
大儿子比夫懦弱无能 , 没有一份工作能够长久坚持下去 , 甚至因为偷老板东西而坐过牢 。
小儿子哈皮则沉迷乱搞男女关系 , 以此逃避失败的人生 。
另一边的查利父子却一步一个脚印 , 生活得有声有色 。
查利从不指望发大财 , 小心地经营着自己的实业公司 。
伯纳德大学毕业后 , 考上了律师 , 也组建了美满的家庭 , 儿女双全 。
威利当面嘲讽查利父子是小人物 , 心底却充满嫉妒 。
被财务的压力压垮后 , 他向儿子们吼道:“要不你们认查利当爸爸!”

儿子们从母亲那了解了父亲的窘境 , 也不直面现实困境 , 反而决定用谎言安慰父亲 。
比夫告诉父亲 , 可以去找当初的一个老熟人拉投资 , 即使比夫清楚地知道那个所谓的老熟人根本就不会见他 。
威利却一下子手舞足蹈起来 , 觉得运动品牌公司指日可待:“是的 , 是的!他当年那么喜欢比夫!”
物质上的绝望 , 必然要在精神上自我安慰 。
威利逐渐陷入了鲁迅所批判的“阿Q精神” 。
在谎言中妄自尊大 , 逃避自我的渺小;在谎言中自欺 , 逃避现实的重压 。
长久依赖精神胜利法 , 必将像阿Q一样 , 脱离真实 , 走向疯狂 。

在幻觉中疯狂 , 自取灭亡
威利把谎言当作救命稻草 , 一面期待着比夫拉来投资 , 一面真的去找老板申请调至轻松的岗位 。
现实总是喜欢和擅长击碎人的妄想 。
老板出于经济效益考虑 , 自然否决了威利的申请 。
威利吼道:“我在这家公司苦苦干了34年 , 现在人寿保险费都付不出!人不是水果!你不能吃了橘子扔了皮啊!”
老板索性开除了威利 , 还嘲讽道:“你不是常说 , 你的两个儿子都很能干嘛?”
威利只好去找最后的希望——比夫 。
比夫在老熟人办公室等了很久也没有见到人 , 临走时偷东西的怪癖犯了 , 还顺走了名贵的钢笔 。
比夫向威利摊摊手:
“我不是当领袖的材料 , 你也不是 。
你一向不过是个东跑西颠的推销员 , 最后叫人扔在垃圾堆里 。
爸 , 我这样的人不值钱 , 一毛钱一堆 , 你也一样!”
威利受到了惊吓 , 也开始反省自己被解雇的原因:
“那年月讲的是人品 , 讲的是形象、尊敬 。
现在光剩下谋利 , 人家不认我了……”
儿子也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父亲:
“而且我一事无成 , 因为从小你就往我脑子里灌 , 我怎么了不起 , 结果叫我在谁手底下听喝我也受不了!”
现实终于海啸般涌来 , 击溃了威利的幻想 , 拆穿了威利的谎言 。
大量的压力刺激着他的神经 , 威利出现了幻觉:
【推销员之死|《推销员之死》:压垮你的不是现实,而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他看见了在阿拉斯加发财的哥哥 , 哥哥教育着威利:“现实就是丛林”;
他看见了在波士顿出差时出轨的女郎 , 自责自己伤害了善良包容的妻子;
他看见了伯纳德来提醒比夫大学落榜 , 后悔自己对儿子们失败的教育 。
威利终于不堪重负 , 脑海里划过一个念头:自杀骗保!
自己已经毫无用处了 , 这是唯一能给这个家带来一大笔钱的办法 。
还上债 , 这个家就还有希望 。

威利告诉妻子自己要出趟远门 , 跌跌撞撞地走出去 , 驾驶汽车离开 , 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说:“上帝欲使之灭亡 , 必先让其疯狂 。 ”
威利一步步陷入疯狂 , 离不开现实的步步紧逼 , 但归根结底是个人性格酿成的悲剧 。
人这一生 , 若是沉迷幻想 , 就注定是悲剧一场 。
在通往理想的桥上 , 保持对脚下现实的清醒观察 , 才能避免跌落到疯狂的深渊 。

当今社会 , 经济飞速发展 , 总有人一夜暴富 。
技术的突破让普通人也得以看见 , 好像自己也唾手可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