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都2022了 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还在用软盘这种“老古董”

什么?日本要向软盘宣战了?
该国数字大臣河野太郎在推特上公开表示:
日本政府有太多业务都需要人们通过软盘、CD等老设备来提交表格和申请了,数量高达1900个!
现在,他们要更改规定,弃用软盘,让大家进行在线提交!
我没看错吧?
2022年了,软盘这种东西早就成为了时代的眼泪 。
怎么日本——
一个堂堂的发达国家,以电子产业、机器人技术乃至赛博文化等标签闻名,还在用这东西?
软盘居然还在日本活着
是的,你没看错 。
在日本政府,目前还有需要各方商业伙伴用软盘、CD等老式存储介质来传输数据 。
最近日本也确实发生了几起软盘丢失的事件,侧面证明此事一点不假 。
比如去年12月27日,日本警视厅对外承认:他们丢失了38位公民的个人数据 。
这些公民申请了东京都下辖目黑区的公共住房,政府需要与警方确认申请人中是否与犯罪集团有关联 。
在调查中,他们就是靠软盘传送申请人数据 。
谁知软盘不慎丢失,申请人的个人信息也没了 。
此事一出,全球网友都看傻了,有人甚至怀疑这是假新闻 。
当然一些日本网友也表示很震惊,没想到自己国家的政务机构还在用这种老古董 。
除了政府,软盘也被银行体系大量使用 。
日经新闻去年的一篇消息就指出,仅山形银行,一个月内就有1000多家客户在使用软盘传输职工的工资数据 。
当然,这些客户中,还是以政府和中小企业居多,尤其是政府 。
而在几天前,日本的一个组织对300名15至29岁的人群做了一个小调查——
结果发现还是有近20%的年轻人用过软盘,没错,真的在「用」,相比下,中国00后们认识软盘的都不多…
事实上,日本人与软盘还有些渊源 。
该产品1971年就诞生了 。当时它还有足足32寸,因携带不方便,被IBM改到了8寸 。
真正将其发扬光大的正是日本名企,索尼 。
1981年,索尼首次推出了经典款3.5英寸盘,后被广泛生产使用,1984年苹果那款知名的MAC,就带有3.5英寸软盘的驱动 。
光盘|都2022了 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还在用软盘这种“老古董”
文章图片

到90年代,软盘盛极一时,在1996年就有50亿张软盘被使用 。
但很快,内存只有1.44MB、容易损坏的软盘被更大容量、更可靠的产品(比如U盘等)迅速取代 。
2011年,索尼就已停止生产这种风靡一时的产品 。
如今,十一年过去,日本社会对软盘依赖还这么高,或许索尼高层也没想到(手动狗头) 。
可是,为什么软盘内存小、效率低,还是不摒弃?
究其原因,有当地网友认为,是因为软盘更安全 。
它的存储空间很小,大多病毒都不足以容身,也不用担心网络攻击 。
光盘|都2022了 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还在用软盘这种“老古董”
文章图片

当然,也有更清奇的思路表示——
正因为它被用得少,即便被捡到了,对方也难以找到专门的读取设备 。那么最终只能落回政府和机构手里 。
但更为重要的也许是,很多使用者们自己不愿改变习惯 。
日本官僚群体在软盘使用上一直比较坚持 。某负责公共资金管理的政府工作者就曾对日经新闻一再强调软盘的可靠性,称它「几乎从未损坏和丢失数据」 。
不光政府官僚 。也有金融行业从事技术的工程师指出,他们20年前就在劝说客户改换存储媒介,但怎么说都劝不动 。
对于银行、政府等服务机构来说,若有客户坚持认为邮寄软盘比网络传输更安全,作为服务方,他们也只能「向下兼容」,保留相应设备 。
由此,也就造成软盘在日本“苟活”到今天 。
其实……也早想抛弃
当然,还是有人考虑到现实因素,提出弃用软盘 。
比如软盘读取设备停产导致无法处理数据的问题 。
已有银行觉得专门的读取和归还软盘的费用很高,实在不想忍了,决定在承接软盘相关业务时收取每月5万日元 (约合2477元人民币)费用 。
有些银行则已经开始摒弃软盘业务,将数据转移到其他在线存储格式 。
也有一些政府机构也开始这种数字化转型,不过它们可能要到2026年才全面停止使用 。
这回,雷厉风行的数字化大臣河野太郎上任后,就一直在公开场合敦促同僚们「走进发达社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