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生?古代人寿命一般是多长
【古代人生?古代人寿命一般是多长】秦汉一天两顿饭
从史料所记和考古发现来看,在原始时期并无“一日三餐”的概念,而是“饥则求食,饱则弃余 。”“定时吃饭”是人们饮食文明进步的标志,中国最晚在上古商代时已形成了“定时吃饭”的习俗 。
先秦时期,寻常人家都是一天吃两顿饭,即所谓“两餐制” 。这两顿饭可以看成是“早饭”和“晚饭” 。
这两顿饭一般在什么时间开始吃?如同作息制度一样,古人就餐时间也是根据太阳的出没而定的 。古人将一天的时辰划分为12个时段,太阳刚出来时,叫“日出”,但古人第一顿饭一般是在接下来一个时段才开始吃 。其时已日上三竿,因为大家都在这个时候吃第一顿饭,古人干脆称此时段为“食时” 。
古人称主餐为“大食”,此外就是“小食”,这在上古商代时已分得很清楚,古人认为早餐不仅要吃好,更要吃饱 。
战国时期多了夜餐
那么,一日“三餐制”出现于何时?其实,在流行“两餐制”的先秦时期,已有人一天吃三顿饭 。《庄子·内篇》有“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的说法,意思是去郊外游玩,带足三顿饭,来回肚子都是饱的 。如果当时没有一天吃三頓饭的现象,庄子是不可能这么写的 。
但当时的“三餐制”并不适用于普通人,有相当社会地位、家庭条件优越的贵族、富人才会一天吃三顿饭 。
《战国策·齐策四》“管燕得罪齐王”条称:“士三食不得餍,而君鹅鹜有余食 。”意思是读书人一天三顿饭都吃不饱,你的鹅、鸭却吃不了 。这说明当时已存在一天吃三顿饭的现象,同时也印证了普通人家并无“三餐制” 。
实际上,此时的一日三餐只是一日两餐的补充,其中的第三顿饭有点“夜餐”的味道 。当时在贵族中间吃夜餐并不新鲜,在《晏子春秋·内篇杂上》中,就有齐景公深夜将宴席搬到晏子家的记载 。
从根本上说,“三餐制”是特权阶层的饮食制度,最早是周王的专利 。周王的日常饮食除了朝食外,就是“燕食”,燕食分别在日中(中午12时)或日夕(下午3时至5时) 。如果在中午吃饭,从时间概念上说,与现代的午饭并无区别,但如果从食物的内容和当时人们重视程度上讲,则完全不是一回事 。
秦汉时期,普通人或是级别较低的官员多为“两餐制”,但在贵族中间已普遍实行“三餐制” 。当年淮南王刘长谋反获罪,汉文帝刘恒便特批他仍可享受诸侯王的生活待遇,允许一天吃三顿饭,此即《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里所说的“皆日三食,给薪菜盐炊食器席蓐”,此外每天还供应刘长5斤肉、2斗酒 。
“午饭”成为主餐
“一日三餐”的饮食风俗始于魏晋以后,但真正普及则在隋唐时期 。其时民间基本一天都吃三顿饭,与现代概念上的“三餐制”几无区别 。其标志是,“中餐”“午饭”这类词汇开始流行,并大量出现在当时文人的诗文中 。中餐即中间那顿饭,贾岛《送贞空二上人》诗中便有“中餐”:“林下中餐后,天涯欲去时 。”白居易的《咏闲》诗中则有“午饭”:“朝眠因客起,午饭伴僧斋 。”
中餐、午饭都是“中饭”的意思,因处于早、晚两顿饭中间,又在日中时分吃,故得名 。中餐为“中食”“昼食”,与先秦时期中午时分享用的“燕食”在用餐时间上是相同的,但两者的重要性不能相提并论 。唐时的中餐已成为三餐中的主餐,秦汉及以前,人们一天最重要的一顿饭“朝食”已退居次位 。
文章插图
需要说明的是,“三餐制”在唐时已很普及,但是“两餐制”并未因此消失,有的地方一天吃三顿饭,有的地方一天吃两顿饭,到清末,乃至今天都这样 。
帝王一日“四餐制”
一天吃几顿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物质条件和社会行为的制约 。除了“两餐制”和“三餐制”,古时还有“一餐制”和“四餐制”及“五餐制” 。很显然,一天只吃一顿饭,当是穷人无奈的选择,而一天吃四顿饭就不是一般人能享用的了 。
“四餐制”在古代属于“帝王餐”,汉朝时被制度化 。中国古代饮食制度带有明显的等级色彩和礼仪特征,贵为天子的皇帝饮食安排自然要与众不同,以别尊卑 。帝王为什么一天要吃四顿饭?汉班固《白虎通·礼乐》“右论降神之乐”条是这样解释的:“王者之所以日四食何?明有四方之物,食四时之功也 。”原来,帝王每天吃四顿饭是借“四方”、“四时”之数字概念,有迷信色彩 。
推荐阅读
- 宋徽宗亡国的原因?宋徽宗被谁灭了
- 我的医学人生与秘方网有着不解之缘
- 古代皇宫除夕宴会?古代皇宫过年
- 古代刽子手都是什么人?古代刽子手为什么没有子嗣
- 古代的株连九族是哪九族?历史上谁被株连九族
- 古代老百姓吃得起盐吗?为什么古代不能卖盐
- 古代为了皇位自相残杀?古代杀父夺皇位的
- 古代皇室为什么要请奶妈?古代为什么请奶妈
- 古代徽州是现在的哪个地方?古代的徽州指的是哪里
- 古代的女太监是怎么净身的?古代太监为什么要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