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落u2侦察机秘闻?地空导弹击落u2侦察机
1964年12月,负责伏击的歼-6正扑向台湾侦察机,关键时刻,侦察机竟在雷达上消失不见,领航员果断用“盲猜之法”引导战机,这回非将敌机打下来不可 。
【击落u2侦察机秘闻?地空导弹击落u2侦察机】1964年12月2日,我军两架歼-6战机在王鸿喜等优秀飞行员的驾驶下,悄悄进驻路桥机场,准备执行一项特殊任务,那就是设法打下频繁光顾此地的台湾RF-101侦察机,灭一灭他们的嚣张气焰 。不过想要摧毁RF-101侦察机,注定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
毕竟RF-101来自于美国,一度自称“西方战略眼睛”,其飞行速度达到惊人的1.5马赫,飞行高度也超过了1.5万米,而歼-5的速度相去甚远,根本追不上这款侦察机,以至于台湾飞行员自信满满,甚至公开叫嚣:“雷达看不到,高炮够不着,飞机追不上,导弹瞄不准” 。
文章插图
不过随着歼-6战机横空出世,一切都变了,尽管两者依然存在400千米/小时左右的速度差,但是在我军各部的紧密配合下,凭借高超的战术,还是很有希望将RF-101打下来的 。就在王鸿喜驾驶歼-6到达路桥的次日,敌机果然现身,不过由于首次遭遇,各方尚未磨合到位,被敌机逃之夭夭 。
随着接下来的时间里天降大雨,视野不佳,敌机未曾出动,王鸿喜等人趁机研究RF-101侦察机的各项数据,经过众人不厌其烦地反复推演,最终找到了它的致命弱点:当侦察机爬升时,飞行速度必然降低,而驾驶员需要地标,此时注意力被分散,这就是歼-6给予它致命一击的天赐良机 。
12月18日中午,随着云开雾散,早已按捺不住的RF-101侦察机,再度旁若无人地飞过来收集情报 。我军早就料到他们会来串门,因此一发现两架敌机,就让严阵以待的王鸿喜等飞行员,立刻驾驶歼-6升空拦截 。不过就在这关键时刻,敌机突然掉头离去,从而再度逃出生天 。
事实上,王鸿喜等人已经针对敌机进行了数十次的战术演练,只要敌机滞留路桥上空的时间够长,必能将它们一举摧毁 。问题在于敌机擅长超低空飞行,地面雷达不易捕捉,等敌机爬升到高空进行拍照而被雷达发现时,我军战机再升空拦截往往为时已晚 。好在这样的问题根本难不倒我军,既然没有条件,那我们就创造条件 。
当天下午三点左右,一架RF-101侦察机,再度出现在路桥机场附近空域,正在三百米左右的低空中飞行 。我军指挥官马上准确判断出,这架敌机打算依靠山体掩护,躲避地面雷达的搜索,不过为了顺利完成高空拍照的任务,它肯定会在“披山岛至温岭”的这段空域进行爬升 。
机不可失,我军迅速定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策,派出两架歼-5战机吸引敌方注意力,而真正的主攻手王鸿喜,则驾驶着珍贵的歼-6战机在温岭上空守株待兔 。然而就在王鸿喜到达预定空域时,指挥所传来一个非常不利的消息,这架敌机突然在地面雷达上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
这可怎么办,难道又要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溜之大吉吗?正当王鸿喜紧急思考对策时,地面领航员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果断引导王鸿喜朝着敌机可能出现的方向疾驰而去,这就是领航员独创的“推测引导法”,跟盲猜之法异曲同工,当然,这是建立在历史数据的精准分析上 。
王鸿喜赶到指定空域后,并未看到本应出现的敌机,好在躲藏许久的敌机终于开始爬升,且很快被地面雷达捕获,领航员通知王鸿喜:“敌机在你的右侧五千米处,高度一千五百米 。”王鸿喜精神一振,看来领航员的“推测引导”完全正确,而今天布置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也终于到了最后关头 。
王鸿喜一边迅速逼近敌机,一边同步爬升,但是当歼-6拉升到五千多米的高空时,依然没见到侦察机的踪影,此时地面雷达却显示,两架飞机已经重叠在一起,这就意味着,他们在同一空域的不同高度上 。王鸿喜恍然大悟,顿时毫不犹豫地向下翻转,并悄无声息地跟在了敌机后面 。
这串动作一气呵成,敌机竟然毫无反应,王鸿喜占据最佳攻击位置后,迅速瞄准目标,并趁它爬升到万米高空,准备改平的千钧一发之际果断开火,随着密如飞蝗的炮弹倾泻而出,侦察机立刻中弹冒烟,飞行员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吓得魂飞魄散,慌忙加速逃离 。
都被打成这样了,还能让你跑了不成?王鸿喜毫不犹豫地追了上去,随着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王鸿喜再度开动机炮,一顿猛烈地输出后,只听得一阵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传来,敌机终于被凌空打爆,毫无悬念地掉进了大海 。飞行员见势不妙,赶紧跳伞逃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