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凤|50年代电影姐妹花,双王老戏骨风华绝代,从未出现“美人之争”( 二 )



这个长相美丽 , 又具有个人表演风格的女演员 , 却如珠玉一般夺目 , 被观众称为“小周璇” 。
从此 , 王丹凤便戏约不断 。
清纯美丽的外貌形象 , 让王丹凤的演员之路多为命运悲惨又坚强女性形象 。

《家》 。 《秋》中柔弱的高淑贞、《教师万岁》中历经磨难依旧要创办学校的女教师、《红楼梦》中被辜负的薛宝钗等 。

1946年 , 她在《民族的火花》中大改戏路 , 饰演富有爱国思想的进步女教师梁曰贞 。
目光炯炯 , 意气风发 , 王丹凤具有英气美的一面被放大 。

1947年 , 她在《青青河边草》中饰演和爱人因战争分离 , 被迫沦落风尘的蓝菁 。 王丹凤在片中时髦的服装非常亮眼 , 浓郁的卷发配上发带 , 一个笑眼递过来 , 真真是美不胜收 。

不断拍戏的王丹凤 , 在1952年成为上影厂演员 , 1955年接触话剧 , 在舞台剧《雷雨》中扮演天真活泼、幻想与少爷私奔的周公馆侍女四凤。
1957年在《家》中饰演朴实柔弱而内心刚烈、坚贞不屈的丫鬟鸣凤 。

1962年 , 是王丹凤再度爆发的一年 , 她首次拍摄喜剧片《女理发师》 。 在片中饰演一位热情洋溢 , 又窘态百出的可爱女理发师华家芳 。

此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 由王丹凤主唱的《女理发师》主题曲也非常火 。
值得好玩的是 , 当初导演丁然邀请王丹凤出演此片时 , 一听是个喜剧片 , 王丹凤直言:“你看错人了 。 ”

但丁然导演表示 , 就是要找不演喜剧的演员来出演 。
为了学习如何理发 , 王丹凤特地去南京理发店找师傅学习如何理发 。 好笑的是 , 当时家人和同事都不信任她 , 都不肯给她练手 。

同年 , 她被评为新中国\"二十二大影星\"之一 , 又在同一年中 , 被推选为政府代表团成员 , 跟随周总理去访问缅甸 。 周总理热情邀请几位上海代表团的成员去他家做客 , 还邀请王丹凤与自己打乒乓球 。
但命运不会永远青睐于一个人 , 第二年她与冯喆主演的《桃花扇》被评判为“毒草” , 被迫离开影坛 。

随后的十几年时间里 , 她都没有再度回到舞台中 , 一直到1978年参演电影《失去记忆的人》重返影坛 。

最令人钦佩的是 , 56岁的王丹凤在1980年出演《玉色蝴蝶》 , 饰演日本学者竹内君代 。 从此角色的20岁一直演到60岁 。 风姿卓越 , 风情成熟 , 王丹凤老师在此片决定息影 。


她这一生获奖颇多 , 第五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特别荣誉奖\"、\"中华影星\"电影表演艺术成就奖等等 。
2005年 , 成为国家广电总局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表彰的50名\"优秀电影艺术家\"之一、2013年 , 获第14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 2017年 , 获得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这样的一位老艺术家 , 一生和丈夫柳和清恩爱60年 。 事业和家庭都非常美好 。
而另一位老艺术家王晓棠 , 则比王丹凤要小十岁 , 她的命运比王丹凤更加坎坷和传奇 。

【王丹凤|50年代电影姐妹花,双王老戏骨风华绝代,从未出现“美人之争”】1934年出生于河南的她 , 父母学习绘画 , 而她从小就进行了京剧的学习 。
11岁的年纪 , 王晓棠就学会了《铁弓缘》、《金玉奴》等经典传统剧目 。
后虽父母迁居杭州 , 本想报考如今的上戏 , 但听说不招生后 , 王晓棠便在家自学京剧 。
命运同样眷顾了她 , 1952年 , 在熟人的引荐下 , 凭借出色的外表和京剧唱腔 , 王晓棠作为“特殊人才” , 进入北京总政文工团 。

1955年 , 王晓棠被长春电影制片厂选中 , 出演她的第一部电影《神秘的旅伴》 , 在电影中饰演美丽灵动的彝族姑娘小黎英 。

这个明媚皓齿的小姑娘 , 一双大眼睛有神吸睛 , 样貌又和“周璇”、“王丹凤”等女演员有几分挂像 , 加上演员本人的魅力 。

王晓棠一炮而红 , 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
随后 , 王晓棠的电影作品都很成功 。
《边塞烽火》中的云南姑娘;

《英雄虎胆》中的美丽又悲惨的女特务阿兰 , 凭借一段“伦巴舞”惊艳观众


《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王晓棠一人分饰两角 , 饰演性格完全不同的金环、银环两姐妹 。


前者是泼辣干练的金环 , 后者是温婉单纯的银环 , 两个角色从命运和境遇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 王晓棠在拍摄中多次研究琢磨 , 终于让姐妹两人都有了不同的光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