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长津湖》背后公司将上市,一年仅赚3个亿?( 四 )


2022财年 , 阿里影业依托于阿里电商生态、天猫潮玩的IP衍生业及商业化业务 , 则录得同比30%的营收增长 。 早在2019年 , 阿里影业就曾和华谊签下战略合作 , 内容中包括对华谊IP的衍生品开发以及在其电商平台进行销售 。 几乎同一时间 , 腾讯增持华谊 , 双方意在基于腾讯系平台打造“华谊兄弟电影专区” , 基于华谊IP , 开发长短视频、小说、游戏等诸多领域的作品 , 延长华谊IP的生命周期 。


阿里、腾讯位列博纳前十股东
而最近的案例是 , 2022年3月 , 抖音宣布与搜狐达成合作 , 获得搜狐全部自制影视作品二次创作相关授权 , 包括《法医秦明》、《匆匆那年》、《逆光中告白》等热门剧作 。 此前 , 字节跳动还曾以6.3亿元的价格买下了徐峥执导 , 欢喜传媒出品的《囧妈》 , 实现了春节档电影的在线首播 。 当然 , 这一举措因对发行、院线等利益相关方造成损害 , 也引来了业界的普遍批评 , 所以至今少有公司效仿 。
关于IP衍生与商业开发 , 博纳最新招股书显示 , 其于2019年至2021年期间 , 累计实现版权销售金额11.85亿元 。 其IP持续盈利的方式主要包括:①售卖版权片库中一定时期内的互联网平台、电视等渠道的播映权;②对优质电影的IP 进行电视剧、网剧等进行改编或者投拍其续集、系列电影等;③对主题公园、消费商品、游戏等周边衍生领域进行 IP 授权 。
虽然如今IP开发几乎是电影公司的标配 , 但其实这一业务为各大公司带来的实质性收入仍“微不足道” , 财报上也较少披露 。 有业内人士指出 , IP开发仍不成熟 。 反而是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 能给电影公司带来最具确定性的业绩增长 。 成熟的美国电影市场 , 六大电影公司占据了市场75%—80%的份额 , 王长田曾断言 , 中国也会出现自己的“六大电影发行公司” , 每一家的市占率都在10%以上 。 据公开数据 , 2019年至2021年票房排名前10大影投公司 , 拥有超过30%的市场份额 , 与此同时 , 份额集中度逐年走高 , 趋势不可阻遏 。 与北美市场对比仍有差距 , 但同样也是增长空间 。
“影视公司必须具备一定资金规模 , 做不到每年投资多部电影 , 分散持仓的小公司 , 亏损的风险会比较大 。 而像光线、博纳等 , 依靠广撒网 , 最终每年都能押中一些优质项目 , 获得一个相对有保障的投资回报 。 所以市场最终强者遇强 , 大鱼吃小鱼 , 行业必然是越来越集中的 。 ”


“光线传媒”历年归母净利润:增速波动 , 起伏大
但疫情前仅2018年出现季度亏损
图片源自:同花顺App

2010年前后 , 华谊和博纳几乎同时上市 。 只不过前者在国内创业板 , 后者在境外资本市场 。 在华谊市值冲击千亿时 , 经营业绩仅略逊一筹的博纳 , 在海外备受冷遇 。 直到2016年完成私有化退市前 , 博纳市值折合人民币已不足50亿元 , 而当时华谊仍高达400亿元 。 当时的投资人 , 甚至有意撮合博纳并入华谊 。
“2016年是中国一轮牛市的尾声 , 当时考虑到如果要再上市 , 需要等一个窗口期 , 但还是决定回来 。 ”于冬曾解释 , 所以从境外退市回A股 , 主要原因在于国外电影行业已进入发展的成熟期 , 市场对行业的估值普遍偏低 。 而国内电影市场蓬勃发展 , 业务更受认可 。
从2016年到2022年 , 时隔6年 , 如今博纳终于登陆A股 。 8月8日 , 博纳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行公告 , 确认发行价5.03元 , 发行市盈率22.99倍 。 但按照其2021年归母净利润 , 当下博纳的发行市值 , 甚至仍略低于股价处在历史底部的华谊 , 更是远逊于光线传媒 。
可见 , 虽然业绩良好 , 但对于身处多事之秋的电影公司 , 如今的市场似乎已不再愿意给出高估值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