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傲慢的冯小刚,终于付出代价!国民导演沦为不可一世的“刺儿头”( 二 )


有人说他是直肠子 , 也有人说他是性子急 , 但归根结底 , 还是他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傲慢所致 。
殊不知 , 傲慢是要付出代价的 。
大家都心知肚明 , 属于冯小刚高票房、高口碑的辉煌历史 , 已经化作烟云随风而去 。

他的理想 , 他要观众买单
有时候 , 冯小刚的话倒也不是毫无道理 。
毕竟 , 资本不做赔钱生意 , 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 , 都是资本的行动指南 。
当“通俗”与“低水平”重合时 , 烂片就有了市场 。
但是 , 这句话从他嘴里说出来 , 显得太忘恩负义了些 。
扪心自问 , 他能成为知名大导演 , 还不是倚仗着“垃圾观众”们的抬举 。
由冯小刚导演的《甲方乙方》 , 开内地影坛贺岁片先河 , 镜头对准的是市井百姓 。
片中有幻想当将军的书店老板 , 有梦想成为英雄的厨师 , 有没车没房、身患癌症的小夫妻……

平民温度与喜剧口吻贯穿了影片始终 , 招徕了大批观众的喜爱 。
《甲方乙方》让冯小刚一炮而红 。
次年的《不见不散》讲述的是异乡漂泊的小人物故事 , 仍稳居当年的票房榜榜首 , 冯大导演的地位也借此奠定 。
再然后的《没完没了》 , 仍把镜头对准普通的市井百姓 。
清一色小人物 , 清一色京味儿喜剧 , 他把观众老爷们伺候得服服帖帖 , 金主也为他拍手鼓掌展笑颜 。

但 , 这些卖座又叫座的电影都不是冯小刚想拍的 , 有了底气之后 , 他的野心展露 , 开始追求宏伟、深刻的叙事 。
而《一九四二》正是他构想了19年的梦 。
梦开始在1993年 , 偶然间 , 他看了刘震云的《温故一九四二》 , 书讲述的是大饥荒 , 看过后 , 他备受震撼 。
他问刘震云 , 能不能把它拍成一部电影 。
得到的回复是:“等一等 , 时机未到 。 ”
2000年 , 等到冯小刚拍完了《甲方乙方》与《不见不散》 , 刘震云终于放心地把书交给了他 。

此后依旧是困难重重 , 剧本要耗费心力打磨 , 还要历经一次次审核、推翻 。
电影问世已是2012年 , 期间冯小刚又拍过许多电影 , 但《一九四二》始终是他心里的“白月光” 。
他想过这部电影会不赚钱 , 但他没想到不仅不赚 , 还赔钱了 。
电影上映两天后票房惨淡 , 华谊市值蒸发13亿 。
电影最终票房3.7亿 , 离回本还差得远 。

为了补偿东家华谊兄弟 , 冯小刚回归喜剧片 , 拍了一部《私人订制》 。
拍摄时间仅仅一个月 , 与《一九四二》相比 , 有些敷衍意味 , 但取得了7.14亿的票房 。
冯小刚对观众的审美百思不得其解 , 自己随手一拍 , 交差了事的电影大卖 , 费尽心力拍的却得不到市场认可 。

再之后的《我不是潘金莲》效果平平 。
到了《芳华》上映前 , 冯小刚对观众的怨气再也收敛不住了 , 怒怼“垃圾观众催生了垃圾电影 。 ”
看似是怀才不遇的苦闷宣泄啊 , 但背后的逻辑仍是傲慢 。
观众凭什么要为你的理想买单呢?
观众们有没有审美 , 有没有分辨影片好坏的能力 , 可以从后续的电影发展中窥知一二 。

同样是2019年上映的影片 , 《流浪地球》可以斩获超高票房 , 而《上海堡垒》即便有当时的顶流鹿晗坐镇 , 依旧败走麦城 。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上映首映过亿 , 但第一批观众以身试毒后 , 口碑一路走低 , 最终惨淡收场 。
《新喜剧之王》还有情怀做背书 , 抵不过前期无宣发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
退一万步 , 即便这些获得大众青睐的作品够不上冯导心中的好电影标准 。
但观众看电影本是花钱买消遣 , 每一种类型的电影都有各自的受众 。
既要曲高和寡 , 标榜自己有超脱的艺术追求 , 又渴望广泛受众 , 何尝不是一种贪心呢 。
只能说 , 此时的他 , 正沉浸于自我理想 , 打心底不在乎观众想看什么 。

从跟班到大腕 , 他不再把观众当上帝
2021年 , 冯小刚回到电视剧领域 , 拍了一部《北辙南辕》 。
大导演降维执导电视剧 , 并没有获得想象之中的热度与追捧 , 反而引发了多方争议 。
争议点集中于“悬浮”“不接地气” 。
此剧标榜自己是女性群像剧 , 写的是五个女生携手创业的故事 , 鼓励姑娘们砥砺奋进 。
但请原谅观众实在难以与剧中的人物共情 。
她是十八线小糊星 , 但家中不差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