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采儿|被评“亚洲第一渣女”,20年换17个帅哥:为何她只爱25岁的男人?

应采儿|被评“亚洲第一渣女”,20年换17个帅哥:为何她只爱25岁的男人?

文章图片

应采儿|被评“亚洲第一渣女”,20年换17个帅哥:为何她只爱25岁的男人?

文章图片

应采儿|被评“亚洲第一渣女”,20年换17个帅哥:为何她只爱25岁的男人?

文章图片

应采儿|被评“亚洲第一渣女”,20年换17个帅哥:为何她只爱25岁的男人?

文章图片

应采儿|被评“亚洲第一渣女”,20年换17个帅哥:为何她只爱25岁的男人?

最近 , 网上一个萧亚轩的视频火了 。
视频中 , 她像往常那样摆动着性感的舞姿 , 气场炸裂 , 颜值和身材都很惊艳!
惹得网友们都不禁纷纷喊话:“萧老师 , 我太馋了!”
大家都知道 , 萧亚轩的情路一直走得很坎坷 , 虽然交往过许多人 , 但始终未能牵手一人走进婚姻殿堂 , 看着那么向往爱情的她 , 实在令人心疼 。
为什么她越想得到爱 , 越是难以在爱情中稳定长久呢?


关系无法走深 , 是内心住着“受伤小孩”
生活中有的人 , 很难去建立一段深度链接的亲密关系 , 仅管他们在交往中倾尽真心 , 最后结尾也往往遗憾收尾 。
为什么呢?
也许不是他们不想 , 只是受困于某段创伤经历 , 自动屏蔽了内心的愿望 。
就像萧亚轩 , 5岁那年 , 父母感情发生变故 , 父亲不顾儿女年纪尚小 , 坚持和母亲离婚去了美国 。
自此 , 母亲被迫一个人扛起了养家的重担 , 独自抚养她和弟弟 。

年幼的萧亚轩不能理解父母的矛盾 , 父亲抛妻弃子的行为也在她心里留下阴影 。
缺失父爱的她 , 内心已足够悲凉 。
而单亲妈妈又是女强人 , 平时工作很忙 , 常常把她送到乡下给外婆寄养 。
这样的成长环境 , 让萧亚轩没有获得过足够的爱和安全感 , 内在也始终住着一个“受伤小孩” 。
她的内心呼求着爱 , 却又不太相信爱 。
尤其是年长一点的男性 , 她都不敢去爱 。
萧亚轩曾在《吐槽大会》上说:“我从来不把25岁以上的男人放在眼里 。 ”
这句话看似无情 , 实则是因为 , 在她内心对爱上成熟男性有着深深的恐惧 。
她害怕这会唤醒曾被父亲抛弃的经历 , 更怕噩梦般的悲剧再次上演 。

我们可以将萧亚轩的亲密关系模式 , 归类为“焦虑回避型依恋” 。
身处这个模式 , 很容易在亲密关系里一遇到问题或过了热恋期 , 就变得焦虑不安 , 容易放弃或者回避问题 。
究其原因 , 只是那内在的受伤小孩 , 脆弱、无助、缺失安全感 , 在创伤后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与支援 。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约翰·鲍尔比认为 , 个体与具有特殊意义的他人形成牢固的情感依恋纽带 , 能为个体提供安全和安慰 。
当一个人从小没有在亲子关系中建立起安全型依恋模式 , 那么长大后就很容易在亲密关系中处处碰壁 。
然而 , 能否建立一段稳固的亲密关系 ,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发展出安全型依恋人格 。


生命最深的依恋 , 藏在你的人格里
周国平在《爱与孤独》中说:“生命纯属偶然 , 每个生命都要依恋另一个生命 , 相依为命 , 结伴而行 。 ”
我们无可避免对伴侣产生依恋 , 只因成长背景不同 , 各自的依恋人格也不一样 。
约翰·鲍尔比把个体依恋人格分成三种:焦虑回避型、安全依恋型、矛盾依恋型 。
回避型依恋人格是最复杂最难以捉摸的存在 , 属于低焦虑、高回避的类型;
【应采儿|被评“亚洲第一渣女”,20年换17个帅哥:为何她只爱25岁的男人?】矛盾型依恋 , 一方面渴望得到爱 , 另一方面又害怕失去爱 , 拒绝亲密;
而安全型依恋是最健康的人格 。
他们内心往往有充足的自信和安全感 , 善于察觉和赞美伴侣的优点 , 会相对客观地看待和包容伴侣的缺点 。
面对争执 , 能与伴侣平和交流彼此的看法;面对冲突 , 也能采取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 。
伴侣和他们在一起会感到非常舒服 , 这也有利于建立一段稳定牢固的亲密关系 。
应采儿就是这样的安全型依恋人格 。
她能把婚姻经营得有声有色 , 与其自身人格不无相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