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考古|水下考古文物之宋青白釉花瓣口瓷碗

水下考古|水下考古文物之宋青白釉花瓣口瓷碗

文章图片

水下考古|水下考古文物之宋青白釉花瓣口瓷碗

文章图片

水下考古|水下考古文物之宋青白釉花瓣口瓷碗

文章图片

水下考古|水下考古文物之宋青白釉花瓣口瓷碗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景德镇青白釉花瓣口瓷碗 。 它高5.5厘米 , 口径为10.5厘米 , 制作于中国宋代 。 此碗通体施清白釉 , 内刻花纹 ,

口沿处为花瓣造型 , 显得简洁而雅致 。 整件器物虽然没有华美的雕琢 , 也没有艳彩图绘 , 但莹润的釉色却呈现出一种玉质美感 , 给人以柔和流畅的视觉感受 。 它的口沿处呈波浪形 , 宛若一朵盛开的花朵 , 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
在瓷器装饰上这种花瓣式的口沿设计在中国并不常见 , 但在亚洲南部等地区普遍流行 。 而这种口沿处不施釉的瓷碗也并不是残次品 , 而是一种半成品 。 这种瓷器在陶瓷界被称为芒口瓷 。 磁器口沿处一圈素胎 , 就叫做芒口 。
这种芒口瓷是在入窑烧制前用刀将口沿处的釉料规则的刮掉 , 以便留出镶嵌金银的余地 。 待瓷器运到国外后再由外国工匠将金银薄片制成截面 , 呈倒U字形 , 套在瓷器口沿上 , 再用木质工具轻轻敲打 , 使其牢固咬住器物的口沿 。
这种芒口瓷器在中国宋代的外销瓷中十分常见 , 在外国人中很受欢迎 。 因此这件瓷碗很可能是消往亚洲南部的外销瓷 。
1987年8月 , 中国广州救捞局在广东省阳江海域发现了一艘沉船 。 专家根据打捞出水的文物判断这是一艘中国宋元时期的沉船 。 经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 , 这艘沉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 。

从1989年到2004年 , 中国水下考古队先后六次对“南海一号”进行水下考古、勘测和发掘 。 共打捞了4500多件文物和近万枚铜钱 。 文物有瓷器、铁器、金器、银锭等 。 这件青白釉花瓣口瓷碗就是从南海一号沉船上打捞出来的 。
水下考古是参照田野考古的方法 , 严格按照考古程序对水下古代遗存进行调查、勘探、发掘和研究 。 这是一项既危险又艰苦的工作 , 在十几米甚至二十几米深的水下工作 , 如停留时间超出规定的作业时间 , 人就会出现氮麻醉现象 。 就像喝醉的酒一样 , 嘴唇麻木 , 舌头僵硬 , 思维也变得缓慢 , 看到的物像会比平时大三倍 , 听到的声音也无法产生任何方向感 。 这是对考古队员心理和生理极限的双重考验 。

南海一号沉船保存十分完好 , 经过考古队员水下实际测量 , 它船长24米 , 宽10米 , 型深3米 , 是一条中型木船 。 船上装载的是中国宋代各民窑的精品瓷器和金器、铁器等大宗货物 , 这应该是一艘商业用船 。
那么这艘宋代商船为什么会出现在中国南海海域呢?中国早在秦汉时期 , 古人就已经通过海上航线对外出口丝绸制品 , 人们就把运载丝绸的海上航线叫做海上丝绸之路 。
到了宋代 , 瓷器成为中国最大宗的出口产品 。 为了适应海外贸易的需要 , 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的陶瓷业蓬勃发展 , 大量烧制外销瓷 。 这些瓷器被送往海港 , 再从那里装船运往海外 。
南海一号沉船很可能是一艘中国商船 , 它装载的瓷器等货物经海上丝绸之路到海外进行货物贸易 。 南海一号沉没后并没有发生侧翻 , 而是端坐在海底 。
水下考古队员在船的周围发现了大量抛洒的货物 , 最远的距离船身有30米 , 说明南海一号在沉没时曾经发生过剧烈的摇摆 。 这一带水域海底平坦 , 附近没有暗礁 , 触礁的可能性不大 。 不过这里的气候瞬息万变 , 南海一号很可能是因为遭遇恶劣气候而沉没了 。 这艘船在海底沉睡了近千年以后 , 才终于被人们发现 。

在南海一号沉船上 , 共出水两千多件完整的瓷器 , 震惊中国考古界 。 这些瓷器大部分出自中国宋代的德化窑、景德镇龙泉窑等著名窑口 , 他们气形规整 , 釉色纯正 , 美不胜收 。

宋代是中国的瓷器艺术臻于成熟的时代 。 这一时期全国各地涌现出许多著名的窑 。 通常将宋代窑口概括为六个瓷窑系 , 他们分别是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和磁州窑系 。 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系和景德镇的青白瓷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