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已到,古人的冬天是怎么度过的呢

冬天的字最初表示结束
“冬”是“终”字的原型,是结束、结束的意思 。那个甲骨文就像一根下垂的绳子,两端有一个结 。后来,人们把四季弄清楚后,就用来表示冬天的“冬天” 。一边戴上绞刑架,制作了“终”这个新字以示结束 。
后来,字形又在一个笼子里变成了一个天字,关着阳光,表示寒冷的意思 。发展到小篆,字形变化更大,去掉了其中的“日”,下面加上了看不见太阳、滴水成冰、指寒冬的“冰”字 。《说文》说明:“冬天,四点尽也 。”冬天是一年四季的结束 。古人根据四季的特点,总结出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

立冬已到,古人的冬天是怎么度过的呢

文章插图
立冬表示冬天快到了
立冬节气并不是实际的冬天,但在古代的民间习惯中被认为是冬天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立冬不仅标志着冬天的到来,也意味着秋季作物全部收获、收藏入库,动物也藏冬眠,避寒 。
立冬时期,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这一时期地表夏季半年积蓄的热量尚存,一般不太冷 。晴无风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 。古人根据这一天的天气状况推测冬天的冷暖 。例如,流传至今的农谚有云:“立冬晴,一冬凌(冷); 立冬之阴,一冬之暖” 。
立冬已到,古人的冬天是怎么度过的呢

文章插图
天子迎冬
立冬节气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为四立,是古代社会重要的节日,多举行收获节、丰年宴庆祝 。
从周代开始,立冬那天,天子亲自率领大臣们在北郊“迎接冬天”,并设立祭坛举行祭祀仪式 。回来后,报答为国效力的军烈属家庭,安抚、安慰孤独的老人 。
到了汉代,汉文帝在立冬之日会赠送文武百官锦制的小上衣 。魏帝时期,官员们要求无论贵贱,这个时候都要戴老百姓戴的大帽子 。特别叫温帽,表示冬天要来了,要注意寒冷 。
立冬那天要拜读老师
从汉朝开始,很多地方都流行立冬举行“拜师”活动 。也就是说,学生和家长拿着礼物和点心去看望老师 。
一个老师家里一到立冬,就要像大节日一样设宴招待前来参观的学生 。
老师通常在大厅里挂孔子的像,学生在孔子的像前跪下行礼,嘴里说:“孔子,孔子,大哉孔子! 孔子以前没有孔子,孔子以后就像孔子! ” 。然后,学生请向老师问好 。仪式结束后,学生帮助老师做家务 。
立冬已到,古人的冬天是怎么度过的呢

文章插图
立冬“交子”吃饺子
到了立冬,草木枯萎,动物冬眠 。虽然人类并不是冬眠,但民间为了抵御冬天的寒冷,流传着“立冬补冬”的习惯,顺便犒劳家人一年的辛苦 。
在我国南方,进入立冬日,人们喜欢吃鸡、鸭、鱼 。在北方我最喜欢吃饺子 。
饺子在三国,当时的饺子和现在的馄饨一样,煮好后和汤一起放在碗里搅拌着吃,所以当时人们把饺子叫做“馄饨” 。唐代以后,饺子就和现在一样了 。
古人认为立冬是秋冬季节的转折点 。正是“交子之时” 。“交”是交替、交接的意思 。饺子一般在立冬、除夕、新旧交接的时候吃 。所以,不能不吃生孩子时的饺子 。
自古立冬诗情多
在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立冬属于最后一拨 。时间久了怎么也不免要感伤 。我国历代诗句歌赋中也记载了很多立冬的景观和习俗 。
元朝陆文圭的《立冬》首诗中写道:“早下雨,深秋入冬 。黄花带着露水,红叶已经随风飘扬 。一边吹着寒角,村子里的歌与晚春相辅相成 。篱笆躺在日高,虚弱得不好意思 。”立冬,一般还不太冷,黄花红叶在风中摇曳,有十月的小春日和感 。
以上就是关于《立冬已到,古人的冬天是怎么度过的呢》的答疑相关内容,希望能够解决大家的疑惑,今天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有更多疑问,请移步至百科答疑 。
【立冬已到,古人的冬天是怎么度过的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