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事精英|杜绝“非全日制”歧视,当从党政机关开始,非全日制学历的春天来了( 二 )


2017年 , “非全”首次报名 , 新政策激发了无数考生报考的热情 , 全国各省或直辖市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人数占研究生报考总人数的比例显著 。
限制:逐渐松绑当第一批吃螃蟹的“非全”走出校园 , 在求职时面临诸多不适 , 网络上关于反对“非全”就业歧视、请求平等就业和落户的声音 , 越来越大 。
而呼声渐长的同时 , 各级政府也在积极引导和调整 , 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松绑 。
2020年2月 , 教育部和人社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 明确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落户机会 , 拒绝用人单位的招聘歧视 , 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权益等方面提供了制度保障 。

2021年10月 , 国家乡村振兴局曾发布《关于支持招收2022年非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通知》 。

随着文件下发和各地的落实 , 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地市传来好消息 。
今年6月 ,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将国家统招的非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纳人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安家补贴范围的通知》 。

唐山、沈阳、太原、青岛等多地 , 也已将统招“非全”纳入人才引进或补贴政策 。 6月27日 , 杭州市政府官网公布的人才引进落户政策表示 , 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硕士研究生、2017年后录取的符合条件的非全日制研究生 , 毕业两年内可“先落户后就业” 。 由于改革时间较短 , 社会对“非全”的认知 , 一度等同于在职研究生 , 贴上“镀金”、“注水”等标签 , 保有惯性歧视 。 2020年 , 首届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 , 走向社会 。 一年之后 , 国务院督查组明确表示:“非全日制”研究生遭到不平等对待的现象的确存在 , 求职仍受限制 。 一方面 , 许多企业、事业单位招聘或公务员遴选、选调生招考公告中 , 曾明确要求“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 , 限制、拒绝非全研究生的求职 。 甚至 , 有些事业单位在招聘编外人员公告中注明应聘者须是全日制研究生 。
不少学生反映 , 有企业在招聘问答环节中直接明确回复 , “不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 , 有的HR更是直接表明 ,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大了去了 , “非全日制=本科生” 。

另一方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还面临无法享受人才引进政策和相关补贴等问题 。 部分地市的事业单位面向全国的招聘公告中 , 明确规定一些补贴只给全日制研究生;还有一部分地方则以内部文件的形式 , 将一些补贴限制在全日制研究生范围内 。
在深圳、南昌、长沙、福州、滨州等多地 , 非全日制研究生无法享受人才政策 , 一毕业就可能与全日制研究生面临巨大的差别 。
此外 , 河南省、天津市等地的“三支一扶”、公办教师等招募公告中 , 都曾明确提到 , 对国家统一招生的2017年及以后入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对待 。

【破事精英|杜绝“非全日制”歧视,当从党政机关开始,非全日制学历的春天来了】罗马非一日建成 。 或许 , 随着社会层面对“非全”求职限制的逐渐放开 , 属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春天 , 有一天会真正到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