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心脏|国产职场剧,终于不翻车了( 二 )


心外重病组是院内知名八卦小组 。
或许可以这样说 , 《唐医生》的套路是老的 , 但也努力调了新酒 。
我们的男主角 , 麻醉科主任叶弈明 , 他的存在本身 , 就体现了该剧的一种意识 。
“外科治病 , 麻醉保命” , 这句台词一晃而过 , 却少有地在国产剧里强调了麻醉科室的重要性 。 特别是对心脏外科来说 , 心外和麻醉的亲密关系 , 甚至比男女主的CP更毋庸置疑 。
麻醉医生并不是背景板里推了麻醉就下班的人 , 叶医生也有主攻的医学领域 , 不仅能根据患者血压骤升提出细胞瘤没切干净的可能 , 还能在胸外、心外无法给出两全其美的方案时提出在杂交手术室进行手术 , 成功化解危机 。
一位优秀的麻醉医生在手术室里可以安稳人心 , 保驾护航 。
由魏大勋饰演的麻醉医生叶弈明 。
另有医学前沿“人工心脏”的重要议题 , 由医务处处长欧阳真予在剧中穿起 。 她和唐医生双双专业强悍的互动 , 让观众津津乐道 。 欧阳人前行事凌厉 , 人后言情少女 , “机器人”般不通人情的个性 , 成为剧中的另一种趣味 。
而为了让原本对研制人工心脏并不太感兴趣的唐主任 , 把这件事真正放在心上 , 剧中还堆叠了好几个案例 。
其中重要的一例就是 , 当她好不容易以“心脏自体移植”的方式 , 为一位老院长做了心脏血管瘤手术 , 历经惊险复杂的手术总算成功了 , 老院长却因为对用于恢复凝血功能的鱼精蛋白过敏而不幸离世 。
人间的别离没有道理可讲 , 即使这是一台接近完美的手术 , 老院长也在上台的那一刻 , 就注定了有去无回的结果 。 由此 , 人工心脏的重要性以及它背后医疗科研工作者的价值不言而喻 。
医学进步的意义 , 就是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
当然 , 面对错综复杂的病情 , 现代医疗技术依然太渺小了 , 我们伤痛、无力 , 但我们还有机会 。
在心外的其他成员身上 , 我们也多少看出了 , 本剧人物塑造的能力 , 跟不上头脑里复杂想法的情况 。 主体情节里心外天团不是在设置议题 , 就是在推动发展 , 好在作者还另外给他们设计了一些故事可讲 。
在看似吊儿郎当的“大中叔”秦大中身上 , 既充满老员工对医院规范的满不在乎 , 以至于跟病人偷跑出去看球差点酿成大祸 , 也能 看出他疲惫生活中未熄灭的对医学的爱 , 以及作为“喜剧人”对科室的情谊、对手术台的敬畏;
而和年轻的住院医生“小百列”江百列一起 , 我们经历了为供体和人工心脏想尽办法 , 却在一次次希望之后接连失望的过程 , 在以为当不了医生之后 , 江百列却发现自己依然离不开帮助病人后的那种满足感 。
配角身上 , 也有弧光 。
还有在派系斗争里频频使坏但其实是个好医生的廖小波、有时冲动却永远温柔的龙向东、为了家庭愿意牺牲仕途尽量坐诊少上手术台的周达 , 就连“大反派”宋保德最大的痛苦 , 也不过是与自身欠佳的外科禀赋久久无法和解……
当然 , 比起《机智的医生生活》等国内外公认的医疗剧佳作 , 《唐医生》在人物塑造和叙事上的手法还是青涩了一些 。
叙事能力赶不上意识 , 但《唐医生》尽力了 。
02
要灵动的细节 , 不要极端的戏剧
不可否认的是 , 《唐医生》有着很鲜活的一面 。
早在第一集心外主角团还没出场的时候 , 护士们的闲聊就承担了全剧的开场 。 在医院内部流传着的“夜班不能吃芒果 , 否则会很忙”的玄学传说 , 一下子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 得以让医护们的生活细节开始展露 。
芒果:怪我咯?
《唐医生》一集一个故事的接近单元剧的设置 , 能够做到不过度铺陈 , 通过小切口来观察人间 。
比如 , 开篇不久的自闭症小孩的故事 。
一位原本沉默内敛的孩子 , 在看到医生之后却异常惊恐 , 不愿意配合唐主任进行检查 , 叶医生敏锐地发现了孩子的“白大褂恐惧症” , 脱下白大褂后对孩子进行了术前访视 。 短短几分钟 , 温柔细致的麻醉医生形象 , 就被呈现得淋漓尽致 。
终于要开始手术了 , 叶医生却发现孩子对麻醉药品的反应异常 , 又马上不顾反对叫停手术 。 医生们这才发现 , 原来孩子出现了“术中知晓” , 能清晰地意识到手术的进程 。 麻醉医生及时判断的重要性 , 以及对专业概念的介绍都自然融入 。
在每集的最后 , 都会由主创人员介绍一种病例或是治疗手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