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被炒到上百万的数字藏品,还有人买吗?( 四 )


今年 7 月 6 日 , 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编的《数字藏品应用参考》发布 , 被业内看作是关于数字藏品未来监管趋势与合规路径的官方信号 。
【交易|被炒到上百万的数字藏品,还有人买吗?】从合规风险来看 , 数字藏品行业目前面临的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版权权属认定和二级市场交易 。
不久前 , 幻核发布的徐悲鸿画作数字藏品就引发了版权争议 。
这套徐悲鸿数字墨马藏品共有 8 款 , 都选自徐悲鸿最知名的奔马题材 , 每款藏品限量发行 3620 份 , 单价 128 元 , 在幻核上线后立即售罄 。
幻核发布的徐悲鸿数字墨马藏品截图 。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都还属于数藏行业的常见玩法和情形 , 但接下来的走向却卷进了一场版权侵权乌龙 。
徐悲鸿美术馆发布声明称 , 某些数字平台以徐悲鸿先生的名义为噱头发售相关数字藏品 , 这些数字藏品的原始作品有些为假冒作品 , 有些不能提供完整的溯源证据 , 有些作品与徐悲鸿先生根本无任何关联 。
徐悲鸿美术馆认为 , 这侵犯了徐悲鸿先生的名誉身份权及徐悲鸿先生后人依法取得的各项知识产权权利 , 并且明确表示并未授权幻核发行徐悲鸿画作的数字藏品 。
事实上 , 除了幻核 , 鲸探、虚猕数藏、数字猫等平台都发行过徐悲鸿的作品 , 只不过 , 其他当事方平台都得到了徐悲鸿美术馆或者徐悲鸿后人的授权 。 幻核则声明他们的授权来自徐悲鸿作品的所有者——北京皇城艺术品交易中心 。
幻核另一个关键的抗辩理由出自我国《著作权法》关于个人作品保护期限的规定 , 即对自然人作品的复制权、发行权等多项著作权 , 保护期限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 。
这意味着徐悲鸿的个人作品已经进入公有领域 , 在不侵犯其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前提下 , 平台获得作品所有者的授权即可 , 无需徐悲鸿美术馆或徐悲鸿后人的额外授权 。 幻核不存在「侵权」一说 。
这也表明 , 这类经过时间沉淀的传统名家书画作品 , 很难在市面上形成独家授权和独家发行 。
对平台而言 , 正式发行数字藏品之前 , 需要注意审核发行方或者 IP 方提供的版权权属证明 , 以规避侵权风险 。
数字藏品的另一个合规风险 , 是外界最为关心的二级交易市场 , 这关联着炒作、洗钱、NFT 金融化等监管敏感点 。
目前 , 尽管监管政策并没有明令禁止开放数字藏品的二级交易市场 , 但从官方以往对虚拟货币、ICO 的监管政策来看 , 数字藏品的二级交易市场存在着违规风险 。
这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发布的《关于防范 NFT 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内容中可以得到印证 , 例如「不为 NFT 交易提供集中交易、持续挂牌交易、标准化合约交易等服务 , 变相违规设立交易场所」 。
国内以幻核、鲸探为代表的大平台都没有开通二级市场 , 对转赠也设置了固定期限 , 甚至不支持转赠 。 但小平台多以开通二级市场作为拉新的吸睛手段 。
但对于数字藏品来说 , 需要有流动性和实用性 , 单纯的收藏、展示或者无偿赠送难以留住玩家的热情 。 未来的政策如何规范数字藏品的流转和使用场景 , 是数藏圈最关注的方向 。
纵然监管合规的靴子还未落地 , 但这股现象级的数字藏品热潮带来的布道效果、跨界探索以及技术储备 , 为 Web3 落地本土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 与可待进一步挖掘的应用场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