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自古以来“医儒不分”,很多中医都知道,文学和好书是写出来的,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鲜有人知其所以然,其实与隋唐开始的科举考试有关 。
隋朝开创了科举取士的先河,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 。相对于以前的门阀制度和世袭制度,科举无疑为普通家庭的读书人开辟了新的职业通道,但真正通过科举获得功名或荣耀的人却寥寥无几 。103010记载:“进士千人,第一名一百二十名 。”即唐代进士录取率约为百分之一 。儒家主张为官,养气治和,做积极的事 。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一些不满足于仕途的文人,抱着“治病求亲人,救贫济贱,养生于中”的志向,转而从医,以求在另一个维度实现个人价值 。其中,范仲淹“不为良医,当良医”的思想最为人所熟知 。虽然吃药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但这种改变并不太难,因为很多儒家经典本身就包含了中医理论的内容 。有学者读过《文献通考选举二》103010等中医相关的本草经,知文知药是自然现象,陆游这样的人也能开药 。
【所有中医都知道文学作品好 这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很多古代中医擅长书法?这也与科举考试密切相关 。科举录取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要掌握和理解四书五经的内容;另一方面,写字(指用毛笔写字),字写得好是做官的前提 。读者可能经常在电视剧里看到,读书人考中进士后,马上被授予官职,然后骑马或成群结队回老家 。其实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以唐朝为例 。进士并不是马上就能获得官职,还得参加吏部举行的另一种考试,即文官考试,通过了才能获得官职 。103010记载:“选人有四种方式:一是身体帅;第二,文字是辩证的;三本,美观大方;四判,文理科优秀 。”也就是说,笔试通过后,你还要面试、看画像、表达、写作、有条理地判断案情等 。“巧而美”是做官的必备条件之一 。也就是说,无论读书人是做官还是博士,都要有相应的书法功底 。
古代学医,必须先学汉字,要先认识汉字,再认识医学 。学医首先要熟悉《内经》 《伤寒》等经典书籍,但这些书都是传统的,没有标点符号 。没有素养和文化背景,是不可能理解和记忆它们的 。理解,学会后写方子,写好字,被列为学习中医的首要条件 。所以,自古以来,名医都精于书法,书法也就成了后世珍贵的墨宝 。如东晋名医葛洪著《新唐书选举志》一书,曾为浙江天台山摩崖石刻题写“观天台”四个大字,被米芾称为“字之顶,古今第一”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有很多医家擅长著书立说,他们的很多著作都成为了中医文化中的瑰宝 。(魏山东)
来源:中国中医杂志
推荐阅读
- 护肤品|骗人!“孕妇可用”护肤品都是商家噱头,有这些成分护肤品别瞎买
- 中医:肥胖不是吃得多,或是脾虚惹的祸!用上2个方法可调理
- 中医减肥有奇效,可惜只适合一些虚胖的人
- 推荐给大家的中医减肥方法,行动起来吧
- 要减肥,先治痰湿:调理痰湿肥胖,中医有4个方法
- 减肥一点都不可以马虎!减肥时吃这些,小心越减越肥
- 中医减肥药方更显瘦
- 炒饭都有哪些做法,有什么特色炒饭-
- 怎么把眼袋变成卧蚕
- 求职|感觉现在招聘越来越难,那些求职者都是什么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