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高俅蔡京童贯结局,童贯高俅蔡京商量了什么事情-

我们现在对蔡京,高俅二人的认识可能更多的是来源于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两人都是其中写到的著名奸臣?那么他俩仅仅是小说虚构,还是真有其人呢?其实在正史中,两人是有明确记载的,而且《水浒传》中对两人的定位和正史中相差不大,但小说并未给出这两人最后的结局,那么正史中,蔡京,高俅等人最后到底是怎样的下场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
贼首蔡京,客死潭州

水浒传中高俅蔡京童贯结局,童贯高俅蔡京商量了什么事情-

文章插图
正如《水浒传》中所说,蔡京确确实实是当时的权相,书法家,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奸臣 。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 。蔡京当权之时,曾兴花石纲之役,改盐法和茶法,这些措施可谓是害苦了百姓 。蔡京更是一个结党营私的典型,蔡京大肆提拔亲信,先后提拔童贯,杨戬、蓝从熙、谭稹、梁师成等人为节度使 。擅作威福,朝廷内外没有人敢有异议,后来升官至司空,并被封为嘉国公 。一身贪得无厌,贪污受贿的金银财宝数不胜数 。
到靖康元年,因金军南下,宋徽宗禅位给宋钦宗,边事日紧,蔡京举家南下,逃避战乱,天下士人认为蔡京是“六贼之首” 。后来在御史孙觌等人极力弹劾之下,陈述蔡京的各大罪状,宋钦宗将蔡京贬往岭南,途中死于潭州 。
侥幸高俅,未遭恶报高俅这个人物的历史形象和《水浒传》中所说的还是有些出入的 。他并不在北宋末年的“六贼”之列,高俅这个人物在历史上的记载比较含糊,说他是大奸大恶之人也说不上,说他是正直之臣那更加不是 。像《水浒传》中说的一样,他最开始是苏轼的一个小吏,后来苏轼将高俅推荐给了他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诜,而王诜是端王赵佶(徽宗皇帝)的姑夫 。高俅本人因有一定的诗词歌赋的功底,且会使枪弄棒,逐渐被宋徽宗赏识,并非《水浒传》中说到的因踢球发迹 。高俅比较好的一面在于他算是个感恩之人,据一些野史记载:他"不忘苏氏,每其子弟入都,则给养恤甚勤 。"因此他的这些作为也获得朝中一些人的好评 。但他的罪过将这些给完全遮掩了,历史上的高俅也是一个恃宠营私,祸国殃民之人 。
【水浒传中高俅蔡京童贯结局,童贯高俅蔡京商量了什么事情-】
水浒传中高俅蔡京童贯结局,童贯高俅蔡京商量了什么事情-

文章插图
《靖康要录》载:"靖康元年五月二十日,"臣僚上言,谨按:高俅……身总军政,而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 。其所占募,多是技艺工匠,既供私役,复借军伴 。军人能出钱贴助军匠者,与免校阅 。凡私家修造砖瓦、泥土之类,尽出军营诸军 。请给既不以时,而俅率敛又多,无以存活,往往别营他业 。虽然禁军,亦皆僦力取直以苟衣食,全废校阅,曾不顾恤 。夫出钱者既私令免教,无钱者又营生废教,所以前日缓急之际,人不知兵,无一可用 。朝廷不免屈已夷狄,实俅恃宠营私所致 。"
由于这些缘故,导致了当时禁军军纪涣散,以致后来金军进攻之时,开封城内几十万的禁军很快瓦解,其罪难容 。
可惜高俅这恶人最后竟侥幸未尝恶果!据记载,当年金军入侵时,徽宗南逃到了泗州,而一路护送的将领便是童贯和高俅,后两人互生冲突而不和,于是只有童贯继续和宋徽宗继续难逃
水浒传中高俅蔡京童贯结局,童贯高俅蔡京商量了什么事情-

文章插图
而高俅留在了泗州,后来宋钦宗继位后,下旨处死了当时随从宋徽宗皇帝的童贯、梁师成,蔡攸一伙人,而高俅未一起难逃,因此躲过了一劫 。据《宋史.李若水传》记载,高俅死于靖康元年(1126年),但并非因获罪惩处而死,可叹啊!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 。”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蔡京、高俅、童贯、杨戬,《水浒传》中四大奸臣,但是和真实的历史还是有些区别 。
水浒传中高俅蔡京童贯结局,童贯高俅蔡京商量了什么事情-

文章插图
高俅因为小说《水浒传》而背上骂名,一直被认为是奸臣的代表,但是历史上关于高俅的记载并不多,显得颇为神秘 。高俅曾官至殿前都指挥使,太尉,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能做到这么高的职位,恐怕并不是因为会踢球,高俅本人确实也有能力,起码在为人处世方面,但是如此高官《宋史》中却没有高俅的列传,让人颇感意外 。
靖康元年,金兵大举南下,高俅随同徽宗难逃避难,后返京,病逝,可以说是善终 。《宋史.李若水传》中说到高俅死于靖康元年:“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