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孝慈仁皇后简介康熙年代,康熙王朝孝慈仁皇后容妃简介-

慈禧太后的确没有做过皇后,她在丈夫咸丰帝在位时,只是一个懿贵妃,那为什么她崩逝后,却可以追谥为孝钦显皇后呢?
这与中国古代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传统或者说制度有关,这就是子以母贵和母以子贵,简单来说,就是孩子小时候的地位要看母亲的地位,孩子长大后的地位决定了母亲的地位 。
子以母贵

历史上孝慈仁皇后简介康熙年代,康熙王朝孝慈仁皇后容妃简介-

文章插图
在皇室家庭里,皇后的孩子是嫡子,嫔妃的孩子是庶子,比如唐太宗在废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后在晋王李治和吴王李恪之间游移不定,虽然李恪在各方面表现出来的才能优于李治,但是李治的母亲是唐太宗的长孙皇后,是嫡子,而李恪的母亲是杨妃,既是庶子又是隋室后代,唐太宗为了朝政稳定,最终还是选择了李治,这是典型的子以母贵 。
母以子贵
历史上孝慈仁皇后简介康熙年代,康熙王朝孝慈仁皇后容妃简介-

文章插图
明英宗的周贵妃、隆庆帝的李贵妃、清太宗的庄妃、顺治帝的庶妃佟佳氏、雍正帝的熹贵妃和题主所说的慈禧太后就是母以子贵的代表,因为不是每个皇帝的皇后都有孩子,即使有也未必成活过皇帝本人,比如乾隆帝的皇后富察氏的两个孩子都早夭,咸丰帝的原配孝德显皇后和继妻孝贞显皇后(慈安太后)都没有孩子,而懿贵妃生下了他的长子,也便是后来的同治帝,同治帝登基后尊奉嫡母为慈安太后,生母为慈禧太后,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格外注意,虽然嫡母和帝生母的名位是一样的,但是嫡母的地位永远是高于生母的 。
两宫并尊的产生
历史上孝慈仁皇后简介康熙年代,康熙王朝孝慈仁皇后容妃简介-

文章插图
【历史上孝慈仁皇后简介康熙年代,康熙王朝孝慈仁皇后容妃简介-】其实在明万历之前,嫡母生母名位差距甚为明显,比如明成化帝的嫡母钱皇后在尊封太后时,为她加了徽号慈懿,即慈懿皇太后,而生母周贵妃的名号只是皇太后,并没有徽号 。此外,明朝在英宗以前,只有嫡后才能与皇帝合葬,自周氏以后,嗣君生母亦得以与皇帝合葬 。除此之外,明制规定只有嫡后才可以系帝谥及祔太庙,继后及皇帝生母都不系帝谥、别祀奉慈殿,这便是嫡庶之分 。而皇帝嫡母和生母同受徽号还是从万历开始,万历冲龄即位,当时嫡母陈皇后和生母李贵妃具在,太监冯保想讨好李氏,因此以并尊两太后为名,暗示大学士张居正交付廷臣商议,尊明穆宗皇后陈氏为仁圣皇太后,尊李氏为慈圣皇太后,自此后便嫡母生母在名号上再无区别 。
慈禧太后的身后事
历史上孝慈仁皇后简介康熙年代,康熙王朝孝慈仁皇后容妃简介-

文章插图
清承明制,又略作修改,即继后和帝生母也可以系帝谥、祀奉先殿 。由此,同治帝登基后,两宫太后在名位上相同,慈禧太后崩逝后追封皇后,系帝谥 。明清以孝治天下,故每个皇帝皇后谥号第一个字都是孝,皇后谥号的最后一个字都是丈夫的谥号,因为咸丰帝的谥号突出一个“显”字,他的皇后系帝谥后,就是孝X显皇后,而慈禧太后的谥号突出一个“钦”字,故称孝钦显皇后 。其实慈禧太后的谥号全称很长很长,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长度为大清皇后之最,亦超过大清开国皇后及孝德、孝贞二位正宫,同时也超过入关后满清所有皇帝的谥号 。足见慈禧太后的傲慢、专横和对礼制的破坏 。
慈禧死后,当时清廷在为她拟定谥号时,认为所剩未用过的皇后所用的谥号字中适合慈禧的字没有了,于是在皇帝谥号字中挑选,而且按皇帝22个字标准一次加齐,生前16个字的徽号全部保留,前面只增加了“孝钦”,后面增加了“配天兴圣”,合成22个字,即“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加上咸丰帝的庙谥“显”字,合称“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 。慈禧的谥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打破清朝皇太后第一次上12个字,孙辈皇帝上2个字,曾孙辈皇帝再上2个字,最后才达到厂16个字的慣例 。而是按皇帝最后达到22个字的标准,一次性上齐 。二,以前慣例,谥号中只留生前徽号6个字,其他字均为新拟,而慈禧生前16个字的徽号全部保留 。三,谥号中有2个“钦”字,不应出现重字 。这种违背祖制的做法遭到了朝中一部分大臣的反对,上书要求追减慈禧的谥号 。但那时清王朝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朝夕难保,哪有精力顾得上这些 。所以慈禧的22个字谥号堂而皇之地刻在了陵寝的神道碑上,清清楚楚地写在了《宣统政纪》中 。写在了神牌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