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三大悬案?明朝末年诡异事件( 三 )


1、既然是行刺,张差为何会拿一根枣木棍;
2、张差供出庞保和刘成之后,无论是胡士相等人、还是王之寀等人都没有让张差同庞保、刘成二人当面对质,就连张差被处决、庞保和刘成被杖毙也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 。
郑贵妃若真想指使人刺杀朱常洛,让自己的儿子朱常洵登上皇太子之位,那么她怎么可能会蠢到让张差拿一根枣木棍去行刺 。不让张差同庞保、刘成当面对质就无法确定他见到的两个老宦官到底是不是庞保和刘成,如果那两个老宦官故意假称自己是庞保和刘成,张差也分辨不出真假,所以,胡士相等人和王之寀等人对这两件事的故意回避很有可能都是想让梃击案同郑贵妃保持一定的联系 。
结合国本之争的大背景,朱常洛的皇太子之位并没有因朱常洵的就藩而稳固,这一点从梃击案案发时慈庆宫的守卫情况就可以看出,如何稳固朱常洛的皇太子之位?由于胡士相等人和王之寀等人都属于文官集团,文官集团又是帮助朱常洛稳固皇太子之位的主力,所以将梃击案同郑贵妃联系起来就能同时起到打击郑贵妃和朱常洵、稳固朱常洛的皇太子之位的作用 。
但是,这依然无法解释胡士相等人和王之寀等人在梃击案审理过程中截然相反的表现,直到天启五年(1625年)阉党为了打击东林党人而编纂的《三朝要典》将王之寀作为罪魁祸首公之于众,一切才会水落石出 。

明末三大悬案?明朝末年诡异事件

文章插图
原来,胡士相、劳永嘉、方从哲、吴道南等人均是齐楚浙三党成员,而王之寀等人则是东林党人,结合当时是齐楚浙三党主政的具体情况,就不难发现胡士相等人和王之寀等人在梃击案审理过程中截然相反表现的本质还是党争 。
作为文官集团的组成部分,胡士相、吴道南等人希望梃击案同郑贵妃有一定的联系,因为这样可以稳固朱常洛的皇太子之位 。作为齐楚浙三党成员,他们又不希望将郑贵妃明确为梃击案的幕后真凶,因为这样齐楚浙三党肯定要与郑贵妃势力短兵相接、还天下人一个公道,由于明神宗对郑贵妃的宠爱,齐楚浙三党与郑贵妃势力的短兵相接很有可能会落得一个两败俱伤的结果,所以梃击案才会在胡士相等人的手里变成了荒诞不经 。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在这荒诞不经的背后,王之寀等东林党人则在酝酿一个天大的阴谋:将郑贵妃是幕后真凶作为梃击案的真相,迫使主政的齐楚浙三党与郑贵妃势力两败俱伤,最终使东林党人渔翁得利 。
对于东林党而言,这个天大的阴谋确实会有着有着巨大的收益,可是伴随收益而来的巨大风险也是他们不得不考虑的,因为将郑贵妃确定为梃击案的幕后真凶同样还意味着东林党与齐楚浙三党的短兵相接,一旦王之寀想要渔翁得利的阴谋被齐楚浙三党识破,齐楚浙三党与郑贵妃势力联起手来打击东林党,东林党绝对是招架不住的(最终在天启时期三党与魏忠贤联手打击东林党) 。
正是由于东林党内有人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吴道南向孙承宗询问东林党对梃击案的态度时(吴道南等齐楚浙三党成员怎么可能不知道如何处理梃击案对自己更有利,所以吴道南询问孙承宗实际上就是要摸清东林党的态度),孙承宗才会给出“庞保、刘成而下,不可不问也;庞保、刘成而上,不可深问也”的答复 。
根据孙承宗的答复,再结合前文中王之寀身上的一系列巧合,其实还可以推断出来东林党内策划那个天大阴谋的另有其人,王之寀等人只不过是马前卒而已 。当孙承宗做出答复后,也就意味着东林党内部失去了推动那个天大阴谋得逞的动力,所以在孙承宗给吴道南答复后,仅仅只是马前卒的王之寀等人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将郑贵妃是幕后真凶作为梃击案的真相 。
【明末三大悬案?明朝末年诡异事件】幸亏王之寀等少部分东林党人的阴谋最终没有得逞,否则的话,大明很有可能撑不到崇祯登基 。


推荐阅读